彰显时代性:中国民法典的鲜明特色
发布时间:2021-01-07 19:15
我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是改革开放40多年民事立法的集大成者,其规则具有基础性、典范性的特点,是最为重要的民事法律规则。民法典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体现时代的精神,满足时代的需求,解决时代的问题,彰显时代性。我国民法典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借鉴两大法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例和制度。我国民法典既反映了时代精神,又体现了时代特征,还解决了现实问题。它不仅能够真正从制度上保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为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为我国在21世纪经济的腾飞、文化的昌明、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还为世界民法典体系构建提供了中国方案,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文章来源】:东方法学.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彰显时代性是民法典的优秀品格
(一)保持时代性是民法典具有生命力之原因所在
(二)保持时代性是民法典发挥应有作用之原因所在
二、我国民法典充分反映了时代精神
(一)民法典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二)民法典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民法典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关爱
三、我国民法典充分彰显了时代特征
(一)民法典回应了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时代科技爆炸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时代问题
(二)民法典回应了资源环境恶化带来的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的时代问题
(三)民法典回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四)民法典回应了风险社会的时代需要
四、我国民法典注重回应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一)民法典有力地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促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二)民法典有效协调了改革与立法的关系
(三)民法典有效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回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四)民法典有效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五)民法典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
(六)民法典有效总结了司法实践经验,解决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民法典担保物权制度的体系化构建[J]. 石冠彬. 法学评论. 2019(06)
[2]论“深度伪造”智能技术的一体化规制[J]. 王禄生. 东方法学. 2019(06)
[3]深度伪造技术的法律挑战及应对[J]. 曹建峰.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9(10)
[4]论民法典物权编中居住权的若干问题[J]. 王利明. 学术月刊. 2019(07)
[5]人格权编草案二审稿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 杨立新. 河南社会科学. 2019(07)
[6]论危险责任及其立法[J]. 黄茂荣. 北方法学. 2019(03)
[7]中国法律之基石:比较法和历史[J]. 罗斯科·庞德,熊丙万,黄哲雅,左振斌,陈振宇. 财经法学. 2019(01)
[8]经济发展与民生进步相协调的法治架构——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民生属性的渊源、机制及意义[J]. 魏建国. 北方法学. 2018(02)
[9]从“居住有其屋”到“住有所居”——我国民法典分则创设居住权制度的立法构想[J]. 申卫星. 现代法学. 2018(02)
[10]环境权益的民法表达——基于民法典编纂“绿色化”的思考[J]. 王旭光. 人民法治. 2016(03)
本文编号:2963093
【文章来源】:东方法学. 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彰显时代性是民法典的优秀品格
(一)保持时代性是民法典具有生命力之原因所在
(二)保持时代性是民法典发挥应有作用之原因所在
二、我国民法典充分反映了时代精神
(一)民法典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二)民法典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民法典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关爱
三、我国民法典充分彰显了时代特征
(一)民法典回应了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时代科技爆炸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时代问题
(二)民法典回应了资源环境恶化带来的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护的时代问题
(三)民法典回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四)民法典回应了风险社会的时代需要
四、我国民法典注重回应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一)民法典有力地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并促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二)民法典有效协调了改革与立法的关系
(三)民法典有效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回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四)民法典有效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五)民法典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
(六)民法典有效总结了司法实践经验,解决司法实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民法典担保物权制度的体系化构建[J]. 石冠彬. 法学评论. 2019(06)
[2]论“深度伪造”智能技术的一体化规制[J]. 王禄生. 东方法学. 2019(06)
[3]深度伪造技术的法律挑战及应对[J]. 曹建峰.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9(10)
[4]论民法典物权编中居住权的若干问题[J]. 王利明. 学术月刊. 2019(07)
[5]人格权编草案二审稿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 杨立新. 河南社会科学. 2019(07)
[6]论危险责任及其立法[J]. 黄茂荣. 北方法学. 2019(03)
[7]中国法律之基石:比较法和历史[J]. 罗斯科·庞德,熊丙万,黄哲雅,左振斌,陈振宇. 财经法学. 2019(01)
[8]经济发展与民生进步相协调的法治架构——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民生属性的渊源、机制及意义[J]. 魏建国. 北方法学. 2018(02)
[9]从“居住有其屋”到“住有所居”——我国民法典分则创设居住权制度的立法构想[J]. 申卫星. 现代法学. 2018(02)
[10]环境权益的民法表达——基于民法典编纂“绿色化”的思考[J]. 王旭光. 人民法治. 2016(03)
本文编号:2963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296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