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视听作品的“二次获酬权”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00:18
  社会的发展带动着视听作品的使用途径的多元化发展,其背后蕴含的利润也不断累计,制片者与视听作品的创作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适应发展,更好的保护作者的权益,我国在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提出了关于视听作品的“二次获酬权”的概念,但未具体明确“二次获酬权”权利行使的相关问题,从而引发了很大的争论。根据我国视听作品市场发展现状,我国适宜引入“二次获酬权”,引入该权利可以建立合理的视听作品利益分配机制,对于促进我国视听作品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极大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三个部分来阐述。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引入“二次获酬权”制度的背景,再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我国引入“二次获酬权”制度的正当性。然后介绍了视听作品著作权归属的主要模式,分析了其他国家对“二次获酬权”的定性。根据我国目前法律规定,视听作品著作权归属模式是将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原始赋予制片者的,以此为基础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二次获酬权”不是绝对权,以双方合同为约定,是基于合同而产生的报酬请求权。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在“二次获酬权”制度所存在的不足,重点介绍权利主体范围模糊和利益分配规定空白这两大方面,再从作者权体系和版权体系...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二次获酬权”相关问题的提出
    1.1 引入“二次获酬权”的正当性分析
        1.1.1 引入“二次获酬权”的理论基础
        1.1.2 引入“二次获酬权”的现实基础
    1.2 视听作品的著作权归属
        1.2.1 自然人作者与法人作者的区分
        1.2.2 制片者取得著作权的途径
        1.2.3 我国视听作品著作权的权利归属
    1.3 “二次获酬权”的性质争议及认定
        1.3.1 基于法律规定的“二次获酬权”
        1.3.2 基于意思自治的报酬权
        1.3.3 我国“二次获酬权”的性质认定
2 视听作品的“二次获酬权”现行法律规定及主要模式分析
    2.1 我国关于视听作品“二次获酬权”的规定
        2.1.1 视听作品的作者范围模糊
        2.1.2 行使方式及标准的规定不明确
    2.2 国外立法的相关模式分析
        2.2.1 作者权体系的国家
        2.2.2 版权体系的国家
    2.3 国外相关规定对我国的启示
3 构建视听作品“二次获酬权”制度的建议
    3.1 明确权利主体范围
        3.1.1 导演
        3.1.2 编剧
        3.1.3 专门为视听作品创作的音乐作品的作者
        3.1.4 表演者
        3.1.5 原作作者
        3.1.6 摄影
    3.2 明确“二次获酬”的范围
        3.2.1 “二次获酬”的确认前提
        3.2.2 后续使用的主要方式
    3.3 明确“二次获酬权”支付主体和费用标准
        3.3.1 支付主体
        3.3.2 费用标准
        3.3.3 我国宜引入报酬变更请求权
    3.4 加快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建设
        3.4.1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重要性
        3.4.2 明确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具体职能
4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48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148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e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