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制度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20:16
互联网如今的发展早已超过了发明之初人们对它的预期,可以说彻底的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有目共睹,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困扰。互联网的一个特性是全球性,正是这个特性与传统环境中商标的地域性发生了冲突,既为商标价值的传播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同时也让商标共存现象变得更为显著和紧迫。未来在互联网环境中,随着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商标共存现象会更为普遍,形式也会更加复杂,虽然传统的关于商标共存的制度依然适用于互联网环境,但是面对互联网的特殊性,使得需要重新完善现有的共存制度。在现行《商标法》中,商标共存制度缺失的同时,商标在先使用权不完善和混淆可能性的判定标准没有进行明确。这些问题如果能在传统有形市场上得到解决,互联网下商标共存制度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也只是时间问题。商标共存制度的核心适用要求是:主观善意和远方市场的存在。互联网上一些有别于传统环境的新兴媒体工具,如网络广告和搜索引擎,其通知效力考验着在后商标使用人的主观善意。互联网的超地域性让商标使用范围没有边界,这对远方市场的要求又提出了挑战。同时两个共存商标的域名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成为另一难题。解决上面这些问题需要从互联网...
【文章来源】:中原工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商标共存的概念及理论评析
2.1 商标共存的概念
2.2 商标共存产生的原因
2.2.1 标识构成要素的有限性
2.2.2 历史原因
2.2.3 商标专用权的私权自治属性
2.2.4 互联网市场经济不健全
2.2.5 商标制度的不完善
2.3 商标共存的类别
2.3.1 善意的商标共存与恶意的商标共存
2.3.2 注册商标与未注册商标之间存在的共存
2.3.3 法定的共存、特定的共存和约定的共存
2.4 互联网商标共存的合理性
2.4.1 商标共存符合商标权利人的共同利益
2.4.2 商标共存有利于维持市场交易秩序
2.4.3 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制度的适用性
2.4.4 完善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制度的必要性
2.5 商标共存制度的现状
2.5.1 商标共存制度在立法方面的现状
2.5.2 商标共存制度在司法方面的现状
3 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制度的困境
3.1 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制度法律缺失
3.2 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中主观善意的技术困境
3.2.1 网络广告通知效力无法确定
3.2.2 搜索引擎通知效力无法确定
3.3 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中地域范围界定模糊
3.4 互联网环境下共存商标的域名混淆规制困境
4 完善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制度的具体措施
4.1 针对互联网环境在法律层面明确商标共存
4.1.1 明确商标共存中的相关概念
4.1.2 明确商标共存协议的效力
4.2 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中主观善意的措施
4.2.1 明确网络广告的通知效力
4.2.2 明确搜索引擎的通知效力
4.3 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的地域范围进行界定
4.3.1 实际市场渗透区域的界定
4.3.2 声誉区域的界定
4.4 明确域名使用方式
4.4.1 网站申明方式
4.4.2 提供链接的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知识产权大司法体制[J]. 易继明. 中外法学. 2018(05)
[2]互联网时代涉外商标侵权管辖法律问题研究[J]. 徐伟功,郝泽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3]商标共存的法理逻辑与制度构造[J]. 王太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3)
[4]论共存协议在商标注册审查中的作用[J]. 杜文文. 中华商标. 2018(04)
[5]商标共存干预制度的体系化解释与改造[J]. 刘铁光. 知识产权. 2017(04)
[6]构建我国《商标法》中商标共存制度的法律思考[J]. 姚愔怡. 中国经贸导刊. 2017(11)
[7]近似商标转让制度模式的选择与重构[J]. 王娟. 知识产权. 2017(02)
[8]商标共存协议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张铃.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1)
[9]论商业标识共存的法律规制[J]. 戴哲. 商业研究. 2016(08)
[10]浅议商标共存制度[J]. 李守珍. 法制博览. 2016(05)
博士论文
[1]商标共存制度研究[D]. 倪朱亮.西南政法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域名作为商标注册与保护问题研究[D]. 杨婷.苏州大学 2018
[2]论商标共存协议的效力[D]. 雷佳林.华南理工大学 2017
[3]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新类型及其法律规制[D]. 王楚乔.吉林财经大学 2017
[4]竞价排名广告主商标侵权责任研究[D]. 沈丹.华东政法大学 2016
[5]网络环境下商标权限制制度研究[D]. 黄德伟.西南政法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15069
【文章来源】:中原工学院河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商标共存的概念及理论评析
2.1 商标共存的概念
2.2 商标共存产生的原因
2.2.1 标识构成要素的有限性
2.2.2 历史原因
2.2.3 商标专用权的私权自治属性
2.2.4 互联网市场经济不健全
2.2.5 商标制度的不完善
2.3 商标共存的类别
2.3.1 善意的商标共存与恶意的商标共存
2.3.2 注册商标与未注册商标之间存在的共存
2.3.3 法定的共存、特定的共存和约定的共存
2.4 互联网商标共存的合理性
2.4.1 商标共存符合商标权利人的共同利益
2.4.2 商标共存有利于维持市场交易秩序
2.4.3 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制度的适用性
2.4.4 完善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制度的必要性
2.5 商标共存制度的现状
2.5.1 商标共存制度在立法方面的现状
2.5.2 商标共存制度在司法方面的现状
3 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制度的困境
3.1 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制度法律缺失
3.2 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中主观善意的技术困境
3.2.1 网络广告通知效力无法确定
3.2.2 搜索引擎通知效力无法确定
3.3 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中地域范围界定模糊
3.4 互联网环境下共存商标的域名混淆规制困境
4 完善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制度的具体措施
4.1 针对互联网环境在法律层面明确商标共存
4.1.1 明确商标共存中的相关概念
4.1.2 明确商标共存协议的效力
4.2 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中主观善意的措施
4.2.1 明确网络广告的通知效力
4.2.2 明确搜索引擎的通知效力
4.3 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商标共存的地域范围进行界定
4.3.1 实际市场渗透区域的界定
4.3.2 声誉区域的界定
4.4 明确域名使用方式
4.4.1 网站申明方式
4.4.2 提供链接的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知识产权大司法体制[J]. 易继明. 中外法学. 2018(05)
[2]互联网时代涉外商标侵权管辖法律问题研究[J]. 徐伟功,郝泽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3]商标共存的法理逻辑与制度构造[J]. 王太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3)
[4]论共存协议在商标注册审查中的作用[J]. 杜文文. 中华商标. 2018(04)
[5]商标共存干预制度的体系化解释与改造[J]. 刘铁光. 知识产权. 2017(04)
[6]构建我国《商标法》中商标共存制度的法律思考[J]. 姚愔怡. 中国经贸导刊. 2017(11)
[7]近似商标转让制度模式的选择与重构[J]. 王娟. 知识产权. 2017(02)
[8]商标共存协议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张铃.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1)
[9]论商业标识共存的法律规制[J]. 戴哲. 商业研究. 2016(08)
[10]浅议商标共存制度[J]. 李守珍. 法制博览. 2016(05)
博士论文
[1]商标共存制度研究[D]. 倪朱亮.西南政法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域名作为商标注册与保护问题研究[D]. 杨婷.苏州大学 2018
[2]论商标共存协议的效力[D]. 雷佳林.华南理工大学 2017
[3]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新类型及其法律规制[D]. 王楚乔.吉林财经大学 2017
[4]竞价排名广告主商标侵权责任研究[D]. 沈丹.华东政法大学 2016
[5]网络环境下商标权限制制度研究[D]. 黄德伟.西南政法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15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215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