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标知名度对商标近似认定的影响 ——以商标授权确权案件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9-23 03:42
商标知名度对于商标近似认定问题有其独立价值,但目前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对其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以现行《商标法》为基础,结合商标法基本理论,试图解决当前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中法院和商标评审委员会在认定商标近似时对商标知名度因素处理不一致、不合理的问题。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进行写作,除了实体法上的分析之外,还就具体问题在程序法上提出了建议。全文由引言、正文、结论三大部分构成。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当前商标授权确权司法实践中法院与商标评审委员会在认定商标近似时对商标知名度的处理存在不一致、不合理的问题,且该问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接着梳理了《商标法》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关于商标近似认定及其与商标知名度之间关系的规定,从规范角度指出商标授权确权案件中认定商标近似时需要对商标知名度加以考虑;最后确立本文的论题为以商标授权确权案件为视角研究商标知名度对商标近似认定的影响。除引言和结论外,本文正文部分包括四章:第一章界定本文所称商标授权确权案件的具体范围以及商标近似的含义。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所规定的各类诉讼案件之外,本文将相关的商标评审案件...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相关规定的梳理
三、本文论题的确立
第一章 商标授权确权案件中商标近似认定的基本问题
一、商标授权确权案件的范围界定
二、《商标法》意义上商标近似的应然解释
(一)商标客观近似
(二)商标主观近似
(三)《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近似是商标主观近似
第二章 知名度及其与商标近似之关系的司法观点考察
一、商标近似认定需要重视知名度的影响
二、知名度与商标近似之间关系的司法观点考察
(一)司法观点例举
(二)对例举观点的总结分析
第三章 混淆理论视野下知名度与商标近似的关系
一、混淆理论的基本范畴
(一)正向混淆
(二)反向混淆
(三)混淆要求的程度
二、商标主观近似以混淆可能性为要件
(一)立法上的分析
(二)司法实践的考察
(三)将混淆可能性纳入商标近似的合理性及对反对意见的回应
三、知名度影响混淆从而影响商标近似认定的心理学分析
第四章 知名度影响商标近似认定的具体考量
一、商评委和法院均应考虑商标知名度
(一)商评委和法院应考虑知名度的原因分析
(二)商标驳回复审案件应考虑商标知名度
二、知名度的考虑范围
(一)诉争商标知名度与引证商标知名度均应考虑
(二)知名度对比关系影响混淆可能性认定
三、客观近似前提下商标主观近似的认定规则
(一)商标驳回复审案件和不予注册复审案件
(二)无效宣告案件
四、较高知名度的认定标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404963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二、相关规定的梳理
三、本文论题的确立
第一章 商标授权确权案件中商标近似认定的基本问题
一、商标授权确权案件的范围界定
二、《商标法》意义上商标近似的应然解释
(一)商标客观近似
(二)商标主观近似
(三)《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近似是商标主观近似
第二章 知名度及其与商标近似之关系的司法观点考察
一、商标近似认定需要重视知名度的影响
二、知名度与商标近似之间关系的司法观点考察
(一)司法观点例举
(二)对例举观点的总结分析
第三章 混淆理论视野下知名度与商标近似的关系
一、混淆理论的基本范畴
(一)正向混淆
(二)反向混淆
(三)混淆要求的程度
二、商标主观近似以混淆可能性为要件
(一)立法上的分析
(二)司法实践的考察
(三)将混淆可能性纳入商标近似的合理性及对反对意见的回应
三、知名度影响混淆从而影响商标近似认定的心理学分析
第四章 知名度影响商标近似认定的具体考量
一、商评委和法院均应考虑商标知名度
(一)商评委和法院应考虑知名度的原因分析
(二)商标驳回复审案件应考虑商标知名度
二、知名度的考虑范围
(一)诉争商标知名度与引证商标知名度均应考虑
(二)知名度对比关系影响混淆可能性认定
三、客观近似前提下商标主观近似的认定规则
(一)商标驳回复审案件和不予注册复审案件
(二)无效宣告案件
四、较高知名度的认定标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404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40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