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抵押逸出担保物权体系的理论证成
发布时间:2021-09-24 15:39
具有担保功能的权利,并非都是担保物权。如果一项权利既不符合担保物权的特征,亦有违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就不属于担保物权。对比浮动抵押与担保物权的特征可以发现,浮动抵押有担保功能但并非担保物权。在民法典编纂背景下,宜将浮动抵押从担保物权体系剔除。考察比较法资料,结合"charge"的词源语义,遵循语言翻译的忠实严谨原则,宜将"floating charge"译为"浮动担保"而非"浮动抵押"。至于浮动担保何去何从,相对合理的方案是将其嵌入合同法域,规定于我国民法典合同编之"合同的担保"章节,以此彰显民法典的体系性与逻辑性。
【文章来源】:现代法学. 2020,42(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反躬自问:浮动抵押的独特品格
(一)对浮动抵押伪特征的驳斥
1.标的物仅限于动产非浮动抵押的特征
2.抵押人限于特定主体非浮动抵押的特征
3.抵押物的集合性非浮动抵押的特征
(二)对浮动抵押真品性的揭示
1.浮动抵押标的物具有浮动性
2.抵押人对抵押标的物具有自由处分权
3.特定事由的出现使浮动抵押转化为固定抵押
二、貌合神离:浮动抵押与担保物权之背离
(一)浮动抵押与担保物权立法目的相错
(二)浮动抵押与物权特定原则相异
(三)浮动抵押与公示公信原则相悖
三、端本正源:浮动抵押法律效力的理论突围
(一)对浮动抵押财产部分继受人享有对抗权
(二)对债务人之浮动抵押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
四、弃旧图新:浮动抵押逸出担保物权体系的立法思路
(一)将浮动抵押置于担保物权章节有悖民法典形式理性
(二)浮动抵押宜嵌入合同编
(三)浮动抵押宜更名为浮动担保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产动态质押的生成逻辑与立法表达——以民法典物权编动产担保立法为中心[J]. 孙鹏,邓达江. 社会科学研究. 2019(05)
[2]民法典编纂背景下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释评与完善[J]. 钟维. 广东社会科学. 2018(04)
[3]浮动抵押制度的价值冲突与解决——以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全新阐释为目的的研究[J]. 马新彦,卢冠男. 山东社会科学. 2015(11)
[4]浮动抵押之限制性担保条款的确立[J]. 陈广华,王筱婷.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5(06)
[5]浮动抵押权人优先受偿范围限制规则研究[J]. 李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4(03)
[6]比较法视野下的动产浮动抵押人范围研究——为《物权法》第181条辩护[J]. 王仰光. 岭南学刊. 2012(06)
[7]论我国浮动抵押接管人制度的构建[J]. 张义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04)
[8]浮动抵押立法目标的反思及制度完善[J]. 马勇.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1(06)
[9]论我国浮动抵押制度中债权人保护规则的完善[J]. 严鸿雁. 武汉金融. 2011(05)
[10]动产浮动抵押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 晏维友,刘凤月.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博士论文
[1]动产抵押研究[D]. 李珏.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08011
【文章来源】:现代法学. 2020,42(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反躬自问:浮动抵押的独特品格
(一)对浮动抵押伪特征的驳斥
1.标的物仅限于动产非浮动抵押的特征
2.抵押人限于特定主体非浮动抵押的特征
3.抵押物的集合性非浮动抵押的特征
(二)对浮动抵押真品性的揭示
1.浮动抵押标的物具有浮动性
2.抵押人对抵押标的物具有自由处分权
3.特定事由的出现使浮动抵押转化为固定抵押
二、貌合神离:浮动抵押与担保物权之背离
(一)浮动抵押与担保物权立法目的相错
(二)浮动抵押与物权特定原则相异
(三)浮动抵押与公示公信原则相悖
三、端本正源:浮动抵押法律效力的理论突围
(一)对浮动抵押财产部分继受人享有对抗权
(二)对债务人之浮动抵押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
四、弃旧图新:浮动抵押逸出担保物权体系的立法思路
(一)将浮动抵押置于担保物权章节有悖民法典形式理性
(二)浮动抵押宜嵌入合同编
(三)浮动抵押宜更名为浮动担保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动产动态质押的生成逻辑与立法表达——以民法典物权编动产担保立法为中心[J]. 孙鹏,邓达江. 社会科学研究. 2019(05)
[2]民法典编纂背景下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释评与完善[J]. 钟维. 广东社会科学. 2018(04)
[3]浮动抵押制度的价值冲突与解决——以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全新阐释为目的的研究[J]. 马新彦,卢冠男. 山东社会科学. 2015(11)
[4]浮动抵押之限制性担保条款的确立[J]. 陈广华,王筱婷.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5(06)
[5]浮动抵押权人优先受偿范围限制规则研究[J]. 李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4(03)
[6]比较法视野下的动产浮动抵押人范围研究——为《物权法》第181条辩护[J]. 王仰光. 岭南学刊. 2012(06)
[7]论我国浮动抵押接管人制度的构建[J]. 张义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04)
[8]浮动抵押立法目标的反思及制度完善[J]. 马勇.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1(06)
[9]论我国浮动抵押制度中债权人保护规则的完善[J]. 严鸿雁. 武汉金融. 2011(05)
[10]动产浮动抵押的风险及防范对策[J]. 晏维友,刘凤月.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博士论文
[1]动产抵押研究[D]. 李珏.吉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08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40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