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我国基因隐私权的立法模式

发布时间:2021-10-07 21:11
  由于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隐私也受到关注。目前,学界一致认为对基因隐私的立法保护很有必要,但至于以何种模式进行立法仍有争论。本文在分析国外立法模式及其适用背景后,提出建议:目前以小综合模式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转向单独立法模式。 

【文章来源】:法制博览. 2020,(17)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背景
    (一)基因隐私权概述
    (二)基因隐私权保护之必要性分析
        1.基因信息易受到不法侵害
        2.现有法律不足以保护个人基因隐私
二、国外立法模式介绍
    (一)专门立法模式
    (二)综合立法模式
        1.大综合立法模式
        2.小综合立法模式
三、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
    (一)我国尚缺乏一部隐私保护的基本法
    (二)生物技术发展会产生更多类型的信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基因隐私权保护问题初探[J]. 罗露,黎志敏.  医学与法学. 2018(06)
[2]基因技术发展背景下的隐私权研究[J]. 廖晨歌.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7(12)
[3]人类基因及遗传资源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 何蓉.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7(06)
[4]基因隐私的法律保护限度[J]. 秦天宝,虞楚箫.  江西社会科学. 2015(09)
[5]论我国基因隐私保护的立法模式选择[J]. 秦天宝.  政法论丛. 2013(06)
[6]美国信息隐私立法透析[J]. 齐爱民.  时代法学. 2005(02)
[7]人类基因提供者利益分享的法律思考[J]. 黄玉烨.  法商研究. 2002(06)

硕士论文
[1]论基因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 刘玉婧.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6
[2]基因信息民法保护问题研究[D]. 陆杨.安徽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22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422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0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