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侵权责任能力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侵权责任能力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侵权责任能力,作为自然人的一种民事能力,是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前提和基础。根据侵权责任能力理论,具有完全责任能力人应当对于自己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不具备完全责任能力的行为人,对于其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是否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以及承担责任的依据,则存在着不同的规定。其中,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都对侵权责任能力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也存在着德国模式和法国模式的区别。德国模式承认不具备完全责任能力人的侵权责任能力具有特殊性,而法国模式则不承认不具备完全责任能力人的侵权责任能力具有特殊性,认为不具备完全责任能力的行为人(包括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也应当对自己的侵权行为负责。而大多数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虽然未在立法上明确规定侵权责任能力制度,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司法判例。我国理论界对于侵权责任能力的内涵、判定标准、意义等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而且,我国立法机关在针对侵权责任能力这一理论时,在立法上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并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的民事制度,而是使其包含于民事行为能力制度中,这种立法模式不免带来了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之下,笔者通过比较侵权责任能力与其他民事能力之间的关系,考察中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具备完全责任能力的行为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相关规定,得出侵权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前提和基础,过失客观化的社会背景并不是否认侵权责任能力的正当化理由。侵权责任能力制度虽然存在着一些瑕疵,但是这些瑕疵是可以通过完善无责任能力人的监护人责任、有财产的无责任能力人的衡平责任以及建立健全社会风险救济机制来弥补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侵权责任能力的内涵与本质,以及侵权责任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等民事能力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比较两大法系国家和地区关于侵权责任能力的规定,探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立法模式,为我国引入侵权责任能力制度做铺垫。第三部分主要着眼于我国现行法中未成年人侵权责任承担的相关规定,分析我国立法模式的缺陷与不足。第四部分,为实现侵权责任能力制度的本土化,提出在承认侵权责任能力作为独立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补充措施,以克服侵权责任能力制度的弊端。
【关键词】:侵权责任能力 过失客观化 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二、侵权责任能力之界定9-13
- (一) 侵权责任能力的内涵9
- (二) 侵权责任能力与其他民事能力关系之厘清9-13
- 1. 侵权责任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9-10
- 2. 侵权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10-12
- 3. 侵权责任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12-13
- (三) 侵权责任能力的本质13
- 三、侵权责任能力立法模式的比较法考察13-19
- (一) 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13-17
- 1. 古罗马13-14
- 2. 德国14-15
- 3. 法国15-16
- 4. 日本16
- 5. 我国台湾地区16-17
- (二) 英美法系国家17-19
- 1. 英国17-18
- 2. 美国18-19
- 四、我国法上的侵权责任能力19-24
- (一) 《侵权责任法》第32条的立法模式19-20
- (二) 《侵权责任法》32条后半段解读20-21
- (三) 《侵权责任法》32条的立法模式检讨21-24
- 五、侵权责任能力制度的本土化考量24-27
- (一) 完善无责任能力人的监护人责任24-25
- (二) 完善有财产的无责任能力人的衡平责任25
- (三) 建立健全社会风险救济机制25-27
- 结语27-28
- 参考文献28-31
- 致谢31-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俊如;从传销案透视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09期
2 马克昌;责任能力比较研究[J];现代法学;2001年03期
3 邹爱华;论自然人都有民事责任能力[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4 欧世龙,刘浪;论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的实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07期
5 徐斌;148例精神病的违法类型和责任能力的比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5期
6 赵晓丽,张玲;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翟震;;精神病患者凶杀伤害行为与责任能力探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年06期
8 牛rj;;我国刑法中责任能力与“醉酒”问题新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黄金锦;;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10 王旭荣;曹莉萍;林鄞;林勇;;责任能力与作案特征、作案时精神症状的相关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宏伟;方立云;;司法精神病责任能力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曹民佑;秦红萍;付深省;曹克慎;;120例凶杀案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临床资料分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佐伯仁志;;精神障碍与责任能力[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4 顾艳;胡泽卿;蔡伟雄;;精神病人的部分责任能力[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5 魏海燕;曹威;陈丽彬;刘小林;;有无精神病者凶杀行为特征比较及与责任能力相关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汪志良;王久树;范强;;对精神疾病患者再次作案的责任能力探讨[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夏怀然;;一组七联性精神疾病及责任能力判定案例报告[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8 梅秀森;姜国清;;阿尔茨海默病的司法鉴定责任能力评价[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袁尚贤;郭慧涛;刘子龙;;分裂样精神病责任能力再评定研究一附8例报告[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李敬芬;王桂杰;张鑫;;1056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临床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通讯员 浦统宣;清浦着力培养非公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能力[N];淮安日报;2012年
2 刘喜中;七十五岁“一律”免死不如“一般”免死[N];检察日报;2010年
3 张洁;民企要在做大做强过程中提升履行社会责任能力[N];重庆日报;2008年
4 湖南省省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 刘跃华;何为“独立承担的民事责任能力”[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2年
5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黄伯青;自陷行为致精神障碍后犯罪之定罪处罚[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黄玉清;此案能否构成抢劫罪[N];人民法院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利;未成年人侵权责任能力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马超;侵权责任能力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乃进;我国侵权责任能力制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4 梁戬菲;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锦娟;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郑雯月;论未成年人的侵权责任能力[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骁;论自然人的民事责任能力[D];山东大学;2011年
8 刘海山;民事责任能力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吕萍;精神疾病与刑事责任相互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徐娟;自然人侵权民事责任能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侵权责任能力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4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