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民法典(草案)》主体制度的双层结构与立法完善

发布时间:2021-10-21 00:41
  正在编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采用抽象主体与具体主体双层结构,具有进步意义,但该双层结构仍不完善,存在抽象主体不彻底、具体主体不系统以及总体上重抽象主体轻具体主体的问题。抽象主体与具体主体共同构成了当今民事主体的不同层次。抽象主体代表人类的平等理想,是实现私法自治的必要假设;具体主体代表人类的差异现实,是实现区别调整的必要设定。该法典应当在坚持抽象主体理想的同时着力关怀每一类具体主体。总则编的主体部分应当增加一章规定妇女、消费者、商主体等具体主体,还应创设涵盖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非自然人,以与自然人相对应。民事法律适用时,应当优先审查法律中是否有具体主体的规定,如无,则适用抽象主体的规定。 

【文章来源】:政治与法律.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民事主体双层结构的理论依据与制度体系
    (一)民事主体双层结构的理论依据
        1.抽象主体的意义及缺陷
        2.具体主体对抽象主体缺陷的弥补
        3.双层结构相得益彰
    (二)民事主体双层结构的制度体系
        1.第一层:抽象主体
        2.第二层:具体主体
三、《民法典(草案)》主体制度的立法完善
    (一)修订的总体思路
    (二)对现有条款的修订
        1.对《民法典(草案)》第2条主体范围的修订
        2.对《民法典(草案)》第4条规定的修订
        3.对《民法典(草案)》第14条规定的修订
    (三)增加一章(作为第五章)“民事主体的特别规定”
        1.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残疾人
        2.消费者
        3.商主体
四、余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J]. 刘洪华.  政治与法律. 2019(01)
[2]《民法总则》法人资格取得制度释评[J]. 张保红.  浙江社会科学. 2018(07)
[3]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组织形式选择——兼论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分类的规范意义[J]. 金锦萍.  当代法学. 2018(04)
[4]私法立宪主义论[J]. 薛军.  法学研究. 2008(04)
[5]“公民”视角下自然人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的制度重述[J]. 张力.  广西社会科学. 2006(10)
[6]个人主义方法论与私法[J]. 易军.  法学研究. 2006(01)
[7]中国民法商法化举隅[J]. 张谷.  金融法苑. 2005(01)
[8]法律主体[J]. 约翰·齐普曼·格雷,龙卫球.  清华法学. 2002(00)



本文编号:3447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447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9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