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个人劳务致害责任承担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9:00

  本文关键词:个人劳务致害责任承担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个人劳务关系 劳务接受方 劳务提供方 连带责任 追偿权


【摘要】:我国关于个人劳务致害责任的承担规则可见于《侵权责任法》第35条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9条,对于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多种不同理的解。笔者认为, 《侵权责任法》第35条取消了连带责任和追偿权的规定,废止了《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9条,但该条所确立的个人劳务致害责任承担机制——责任的承担主体与形式——是否科学合理,仍然值得研究。在个人劳务致人损害案件中,劳务接受方应对受害人承担雇主责任,缘由在于其违反了自身对受害人承担的合理注意义务,在选任劳务提供方和监督其行为上存在过失。劳务接受方责任的理论基础包括控制力理论和公共政策理论;在内部关系上,前者为主导型理论,解释了其责任根源——控制力,后者为辅助性理论,在阐释责任归属和责任范围时具有辅助论证之效果。劳务接受方责任并不排斥劳务提供方自己对受害人负有的责任。劳务提供方在行为上具有较高的意志独立性,其劳务行为既服务于劳务接受方利益,也是在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劳务提供方就自己实施的侵权行为对受害人承担责任是“过错担责”的侵权法基本原理之要求。同时,由于个人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方与劳务接受方在地位上更趋于平等,经济上不如用人单位与其工作人员悬殊,要求劳务提供方承担责任,是有效救济受害人的现实需要。雇主责任的承担形式,也即雇主责任与雇员责任的关系,可以借助不真正连带责任原理来进行法律规则的设计。在个人劳务致害的外部责任方面,出于充分保护受害人利益之考虑,由劳务关系双方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比较合适;在内部责任上,则应该关注个人劳务关系双方的公平,合理划分双方内部责任份额,肯定追偿权的存在。因此,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5条所确立的个人劳务致害责任承担机制欠缺科学性与合理性,存在劳务关系双方责任失衡、不利于救济受害人的弊处,并且在体系上与用人单位工作人员致害责任同一化,未考虑个人劳务关系的特殊性。笔者建议,根据控制力理论与公正政策理论之要求,为在充分救济受害人之同时兼顾劳务关系双方公平,同时也为将单位用工责任与个人劳务责任之承担区别开来,我国个人劳务致害责任承担机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完善:劳务接受方承担过错推定责任,允许其举证证明自己不存在选任监督过失而免责;肯定劳务提供方对受害人的侵权责任,确立劳务关系双方对受害人的连带赔偿责任;明确劳务关系内部追偿机制。
【关键词】:个人劳务关系 劳务接受方 劳务提供方 连带责任 追偿权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3
  • 2 我国个人劳务致害责任的承担规则13-19
  • 2.1 个人劳务致害责任的概念13-14
  • 2.2 个人劳务致害责任承担规则的立法现状14-19
  • 2.2.1 立法梳理14-16
  • 2.2.2 理解与适用上的不同观点16-17
  • 2.2.3 笔者的观点17-19
  • 3 个人劳务致害责任的承担主体(一)——劳务接受方19-28
  • 3.1 劳务接受方责任的性质19-25
  • 3.1.1 替代责任理论19-20
  • 3.1.2 自己责任理论20-22
  • 3.1.3 笔者观点:雇主责任应属自己责任22-24
  • 3.1.4 劳务接受方责任属于自己责任中的选任监督责任24-25
  • 3.2 劳务接受方责任的理论基础25-28
  • 3.2.1 主导理论:控制力理论25-26
  • 3.2.2 辅助理论:公共政策理论26-28
  • 4 个人劳务致害责任的承担主体(二)——劳务提供方28-33
  • 4.1 劳务提供方承担责任的法理基础28-31
  • 4.1.1 劳务提供方是直接的侵权行为人28-29
  • 4.1.2 劳务提供方具有独立意志29-30
  • 4.1.3 劳务提供方行为的自利性30-31
  • 4.2 劳务提供方承担责任的现实需要31-33
  • 4.2.1 个人劳务关系双方责任承受能力分析31-32
  • 4.2.2 实体与程序上防范受害人诉求的落空32-33
  • 5 个人劳务致害责任的承担形式33-38
  • 5.1 不同立法模式及其启示33-34
  • 5.2 个人劳务致害的外部责任与内部责任34-38
  • 5.2.1 外部责任:有效救济受害人35-36
  • 5.2.2 内部责任:实现个人劳务关系双方的公平36-38
  • 6 关于我国个人劳务致害责任承担规则的评析及完善建议38-48
  • 6.1 对我国个人劳务致害的承担机制的评析38-42
  • 6.1.1 劳务接受方责任过重38-40
  • 6.1.2 免除劳务提供方责任不科学40
  • 6.1.3 不利于有效救济受害人40-41
  • 6.1.4 与单位用工责任同一化41-42
  • 6.2 完善我国个人劳务致害责任承担机制的建议42-48
  • 6.2.1 劳务接受方承担过错推定责任42-44
  • 6.2.2 劳务提供方承担连带责任44
  • 6.2.3 明确劳务关系内部追偿机制44-48
  • 7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3
  • 作者简历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燕珍;临时工与企业仅是劳务关系吗[J];人力资源;2005年10期

2 王波;;家庭劳务关系的法律探析[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王雪;;已形成劳务关系员工受伤害企业应承担相应责任[J];工会博览;2011年12期

4 王飞;劳务关系也应由《劳动法》调整[J];法学;1998年01期

5 王春英;;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法律辨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4期

6 杨彬;;莫将劳务关系混同与劳动关系[J];劳动世界;2001年07期

7 王小勇;正确处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J];农电管理;2004年11期

8 林秀伟 ,周少君;是劳务关系还是劳动关系[J];山东劳动保障;2004年08期

9 程睿;;对雇佣、承揽、劳动、劳务关系的再思考[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8年04期

10 ;浅析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文岩;;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A];河南省冶金企业创新与和谐发展研讨会——暨技术经济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桂清;;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A];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8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照东;叶勇;;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新密市人社局 王建坡;“厨房承包”是否属于劳务关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年

2 南京日报记者  殷骏 朱晓露;属劳务关系可直接起诉讨工资[N];南京日报;2005年

3 周晓翔;当心劳务关系的陷阱[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4 ;劳务关系过程中因工伤亡如何处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丁国元邋实习生 张继宗;劳务关系也受法律保护[N];工人日报;2008年

6 兰亚军 马治民;庆安五万余名农民离土创业[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7 舒慧邋本报记者 王诗品;自然人之间形成的家政服务关系应如何定性[N];自贡日报;2007年

8 马国华 律师;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9 周宏峰;劳务关系不受劳动法调整[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10 中央民族大学 宫嘉莉;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有何区别[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詹朋朋;国际劳务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维;个人劳务致害责任承担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陈洁;劳务关系人身侵权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高杭;论个人劳务关系中雇员间侵害的责任承担[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隋蕾;离退休再就业法律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易纯洁;个人劳务致人损害侵权责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邓岚芳;张冰亮诉某有限公司健康权纠纷案评析[D];湖南大学;2012年

7 方镇飞;退休返聘制度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8 张勃;退休返聘人员李某工伤认定案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31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531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1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