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约接触阶段之利益受领行为的民法规制
发布时间:2017-08-03 16:27
本文关键词:缔约接触阶段之利益受领行为的民法规制
【摘要】:对于一方当事人在缔约接触阶段从另一方受领利益,却并未明示同意另一方的交易条件的情形,民法体系中看似分散的各种解决途径在利益衡量层面实际上具有相通的功能。对中国和德国相关法律状况的分析显示,在可能的情况下,法院对规则适用的检索应遵循可推测行为(默示意思表示)——不当得利——缔约过失或侵权行为的顺序,在双方当事人之间依次寻求实现利益共同增进、权属清晰化和固有损失最小化这三个目标。事实合同理论作为行政管制色彩浓厚的另类解决途径,在此类案件中具有替代上述一个或更多制度而发挥相同功能的潜在可能。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关键词】: 利益受领 意思表示 事实合同 损害赔偿
【基金】:山东大学博士后研究项目“意思表示理论与不当得利制度间的互动关系——以德国法为中心”(项目编号2014M55187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D951.6
【正文快照】: 一、导言 德国19世纪潘德克顿法学所牢固奠定、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所坚定追随的传统是:法律行为或意思表示属于整个民法的一般性问题,因此在立法或教学体系上归于民法总则;损害赔偿在法律效果上属于债法的一般性问题,在构成要件上则由债法的各个具体领域(首先是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邵一琼;;对事实合同理论之探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黄献;盛劲松;;一起租赁和保管交叉案件引出的法律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钟奇江;社会呼唤事实合同[N];光明日报;2006年
2 ;有必要在整个民事领域承认事实合同[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杜传金;从用热事实到用热意思[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立户;事实合同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15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615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