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视角下《合同法》第51条的体系解释
本文关键词:民法典视角下《合同法》第51条的体系解释
【摘要】:在不动产、动产法律行为所引起的物权变动中,《合同法》第51条与《合同法》、《物权法》所构成的内部体系与外部体系不相融。特殊物权变动情形下,无权处分效力待定能够保护原权利人的利益,与我国相关政策相适应,但在实践中并无适用余地,法释〔2012〕7号第3条对此予以确认。善意取得作为区分规则下物权变动的模式,应遵循债权形式主义立法体例的要求。受让人的善意,仅能补正处分权的瑕疵,并不能补正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无效,第三人的善意取得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并不是德国法意义上的处分行为,而是仅适用于合同法中的处分行为。该规定可以类推适用无权代理规则,使得原权利人能够享受无权处分行为所带来的利益,因此《合同法》第51条不具有存在必要。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无权处分 物权变动 法释〔〕号第条 民法典
【基金】: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民法典编纂重大疑难问题研究》(14ZDC017) 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6
【正文快照】: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12〕7号)第3条中的规定,直接改变了《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同时也否定了学理上将无权处分合同作为一种效力待定类型的观点。在法释〔2012〕7号第3条颁布之前,最高人民法院早在《关于适用〈合同法〉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冠彬;;论无权处分与出卖他人之物——兼评《合同法》第51条与《买卖合同解释》第3条[J];当代法学;2016年02期
2 王利明;;论债法总则与合同法总则的关系[J];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3 崔建远;;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不安抗辩、解除及债务承担[J];法学研究;2013年06期
4 鲁春雅;;论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和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区分[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5 崔建远;;再论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J];法学家;2010年05期
6 彭诚信;李建华;;善意取得合同效力的立法解析与逻辑证成[J];中国法学;2009年04期
7 崔建远;;出卖他人之物合同的效力设计——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立法论[J];河北法学;2006年03期
8 李建华,许中缘;论物权变动的便捷与安全原则——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9 王轶;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以中国民法学的学术实践为背景[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10 王利明;论无权处分[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中缘;黄学里;;民法典视角下《合同法》第51条的体系解释[J];法学论坛;2016年05期
2 单光新;顾倩;;情谊侵权中利益衡量的原则与考量因素[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3 金印;;诉讼时效强制性之反思——兼论时效利益自由处分的边界[J];法学;2016年07期
4 张佳红;;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下原权利人的利益保护——以“连某某诉臧某某排除妨害纠纷”一案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6年20期
5 杜寅;;环境生态惠益的物权化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6 刘鹏举;;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7 李凤伟;;论准不动产物权变动中的登记对抗主义[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8 陈伟;;论债权平等之伪[J];福建法学;2016年02期
9 谷川;;法律实践需求下的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对照及反思[J];河北法学;2016年08期
10 高锋;;特殊动产的登记效力[J];法制博览;2016年1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冠彬;;论抵押物出资——兼评(2011)豫法民三终字第127号判决[J];法学评论;2015年02期
2 石冠彬;;论无权处分的认定[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3 石冠彬;江海;;论一物数卖合同效力与买受人权利救济[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4 江海;石冠彬;;论共同抵押的法律适用——《物权法》第176条释义及其展开[J];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5 梁慧星;;审理合同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J];法律适用;2012年12期
6 赵文杰;;逻辑与价值判断结合的合同法体系书——评韩世远《合同法总论》(第三版)[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7 许德风;;不动产一物二卖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2012年03期
8 刘贵祥;;论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的冲突和协调——以私卖夫妻共有房屋时买受人的保护为中心[J];法学家;2011年05期
9 滕元良;;关于善意取得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政法论丛;2010年05期
10 韩舸友;;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略探——以《物权法》为背景[J];法学杂志;201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晋山;;非基于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J];人民司法;2007年07期
2 戚剑颖;;设立物权的合同和登记交付——论我国物权变动立法模式[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3 曹海生;;浅析机动车交易物权变动[J];法制与社会;2008年12期
4 张翔;论物权变动的理性基础及其实现[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李心淑;机动车交易中的物权变动[J];河北法学;2003年05期
6 王学;;物权变动相关问题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周功满;论物权变动的形式主义原则及其在中国的法律适用[J];兰州学刊;2005年02期
8 王俊霞;郎笑童;;我国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选择[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谭筱清;;执行裁定导致物权变动的法律适用[J];人民司法;2007年21期
10 王轶;关淑芳;;物权变动制度三论[J];法律适用;200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安建忠;尹磊;;机动车物权变动及风险承担探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宋金华;;物权变动的基本原则及我国的制度模式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3 李文祥;唐义虎;;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比较研究[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4 牛慧;张玉娥;;论物权变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徐永前;李咏怡;;论物权变动的公示原则[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李晓东;张正云;;法律行为物权变动立法模式下当事人利益之考量[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法院 王维永;父亲腾床给儿子结婚未明示赠与不发生物权变动[N];人民法院报;2012年
2 何苗;聚焦国外物权变动三大模式[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3 祝怡;民事调解书 能否导致物权变动[N];江苏法制报;2011年
4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闫信良 吴学文;调解书不能直接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祁正华;几种特殊的物权变动应进行登记[N];福州日报;2008年
6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米 健;物权变动原则的司法创制[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王建红;抵押物权变动与保全措施之冲突[N];江苏法制报;2014年
8 孙长虎;机动车的查封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朱朝阳;何种判决能够引起物权变动[N];江苏法制报;2009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 导师 米健;关于物权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上)[N];人民法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后国;物权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忠丽;论登记对抗规则下第三人范围的确定[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2 刘斌;论机动车登记与物权变动[D];延边大学;2015年
3 沈健州;无权处分之再辨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马娇;无权处分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吴文州;论法院生效法律文书引起的物权变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褚菲荭;保障性住房物权变动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7 刘敏;我国物权变动的登记对抗要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8 张开宇;房屋多重买卖权利竞存的实务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赵晨晨;我国物权变动立法模式之悖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杨名;论我国物权变动之模式[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54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654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