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7-08-31 16:35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独立担保 独立性 独立保函


【摘要】:在国际贸易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易规模逐步扩大,项目投资在逐渐加大,交易双方当事人对于交易中可能出现的“不予履行”风险的考量也会随之增加。针对这项巨大风险,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传统的担保方式就显得有些滞后。国际贸易中一般都由银行来承担保证人的角色,而银行又往往不愿意牵扯进买卖双方的合同纠纷之中。为了规避风险,更好地维护债权人的权益,减少买卖合同纠纷给保证人带来的麻烦,独立担保这项制度就在实践中应运而生。独立担保,在国际商事贸易实践中惯常称之为“独立保函”、“见索即付保函”,因该类保函通常由银行开立,因此又称“见索即付银行保函”。国内外对于独立担保的概念,至今没有相对一致的定义,根据实践情况,通常是指保证方根据委托方(主合同债务人)的请求,对受益方(主合同的债权人)所作出的在受益方向其提出索赔请求并同时出示一定单据的情况下,保证无条件即刻支付赔偿责任的一种书面形式的承诺。《ICC见索即付担保统一规则》中对独立担保是这样定义的:“一方对另一方负有的,根据其书面请求或规定单据的请求时,向其支付一定数额赔偿的承诺。”虽然独立担保属于担保的范畴,并且具有保证的法律特征,但是独立担保又与传统担保有很大区别。与传统担保相比,独立担保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独立性,保证人对债权人履行付款义务是基于保函规定决定的,不取决于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基础合同的效力,只要债权人提交了符合保函规定的单据,保证人就必须履行付款义务;第二,单据性,独立保函的金额、付款期限、付款条件和付款中止等都在保函本身条款中予以规定,保证人只需判定受益人提供保函上的付款条件是否成立,不需要对基础合同进行判断,使保函信用证化;第三,无因性与不可撤销性,国际问的银行保函一般都会有“无条件与不可撤销”这样的表述,国际商会的相关文件也对独立保函“无条件与不可撤销”这一特征的有效性给予了肯定。我国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依照国际惯例,开始根据申请人的请求为境外受益人提供独立担保,目前,我国很多商业银行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开展了比较齐全的备用信用证和独立担保交易。与此同时,独立担保带来的相关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独立担保在我国的有效性没有明确,截至目前,我国担保领域的相关立法都没有明确提到独立担保这个概念,也没有形成具有规范效力的法律文件,我国立法和有权解释的欠缺,导致独立担保在我国的有效性仍存争议。其次,独立担保的立法存在空白,目前我国《担保法》并没有关于独立担保制度的相关规定,在实践中,主要是依据各专业银行的管理规定。然而,这些规定不仅内容上不能保持一致,对外也欠缺约束力。第三,是司法原则的不统一,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国内公司、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独立担保持否定态度,然而,有关判决却承认国际经济交往中国内民商事行为主体对外国公司或企业提供独立担保以及境外银行、金融机构等担保主体对国内公司、企业提供独立担保的有效性。针对上述我国司法实践中独立担保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虽然目前我国的立法体系中没有确认独立担保的效力,可是《担保法》第5条的但书内容已经为独立担保预留了一定的立法空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完善我国的独立担保制度。首先,在立法形式上,可以先让长期从事独立担保业务的实践部门,主要是银行业,来牵头制度出台统一的行业性规范,然后由《担保法》或其司法解释对这一行业规范予以认定,明确独立担保制度的法律地位,规范独立担保制度;其次,在立法内容上,要明确独立担保的定义、性质、行为主体以及法律关系,并设立欺诈例外原则来规避独立担保可能带来的欺诈和权力滥用风险。
【关键词】:独立担保 独立性 独立保函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独立担保理论概述10-15
  • (一) 独立担保制度的产生10-11
  • (二) 独立担保制度的概念11
  • (三) 独立担保制度的特点11-13
  • (四) 独立担保制度所涉及的法律关系13-15
  • 二、我国独立担保应用情况15-21
  • (一) 涉外独立担保业务15-19
  • (二) 境内独立担保业务19-21
  • 三、独立担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21-24
  • (一) 独立担保的法律适用没有明确21-22
  • (二) 司法原则不统一22-24
  • 四、完善我国独立担保法律制度的对策24-30
  • (一) 完善独立担保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4-26
  • (二) 完善独立担保制度的法律规范26-29
  • (三) 明确国内独立担保的效力29-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3
  • 致谢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土城;担保制度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兼论我国担保立法的健全与完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唐伟;对牡丹信用卡担保制度的法律思考[J];中国信用卡;2000年09期

3 李爱春;建立工程担保制度的思考[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常凤梅;关于完善我国担保制度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尹茂国;试论韩国非典型担保制度对中国立法的影响[J];延边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6 张榕;郑丽清;;我国现行纳税担保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尹凌;;瑕疵担保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8 辛炳辰;;我国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担保制度[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刘永祥;;关于构建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若干法律思考[J];才智;2010年01期

10 郑丽清;;探析纳税担保制度的价值目标[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丽清;;中日纳税担保制度比较分析及启示[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1辑)[C];2007年

2 杜如海;陈建坤;;浅谈推行工程担保制度[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张富强;吴茂树;;论我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的完善[A];财税法论丛(第10卷)[C];2009年

4 顾长浩;马贝艺;;BOT投融资项目中的担保问题研究[A];2002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张世君;创新文化产业金融担保制度[N];人民日报;2014年

2 特约记者 刘向辉;珠海房地产项目将全面实施工程担保制度[N];广东建设报;2005年

3 高仁宝;古代担保制度的特点[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记者 邹斌 冯旭;湖北加快推行工程担保制度试点工作[N];中国建设报;2007年

5 王奇;诉讼调解担保制度在婚姻案件中的运用[N];江苏经济报;2013年

6 记者 汪国春;海关与银行签约税费支付担保[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7 裘晶文;广东建立保险机构诉讼信用担保制度[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来建强;福建:推行工程担保制度 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N];中国社会报;2008年

9 特约撰稿 曹珊;运用“双方互为担保制度”防范和化解风险[N];建筑时报;2013年

10 ;广东首创保险机构诉讼信用担保制度[N];中国保险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全玲;政策性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2 刘志刚;宋代债权担保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3 吴志宇;住房置业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张域;担保法律制度与习俗的文化解读[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峰;应收账款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豪;论我国买卖合同中物的瑕疵担保制度的体系化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

2 罗希;论我国独立担保制度的完善[D];安徽大学;2016年

3 庞清秀;浮动担保制度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4 梁汉根;浮动担保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吴红艳;我国古代担保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6 岳琦亩;简论中国古代担保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7 胡正鸣;浮动担保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周建康;住房置业担保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张榕;纳税担保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10 蓝贞;浮动担保制度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66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766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a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