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问题的法律分析
本文关键词: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问题的法律分析
【摘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林业局根据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林业十三五规划之工作着力点之一就是深化林业改革。而集体林权抵押制度是集体林权制度的重要内容。集体林权抵押能够为林业生产者(主要指林农)提供必要的融资渠道,为林业生产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可见,集体林权抵押对于林业生产和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完善集体林权抵押制度对于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价值饱和”概念引入集体林权抵押权中,是鉴于森林资源不仅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因此在整个抵押过程中要既能够获得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保证抵押权主体(抵押人与抵押权人)能够充分行使各自的权利,实现双方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在此过程中,也要实现森林资源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然而,目前集体林权抵押存在诸多问题: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与森林管理制度不协调,林权抵押配套设施供给不足,集体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阻碍或者降低了集体林权抵押应该发挥的融资作用,不能够满足林业生产者扩大生产的需要。同时,也无助于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就需要将集体林权抵押制度改革放置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乃至“三农”问题的背景下,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协调森林管理制度、加强林权抵押配套设施和集体林业社会化服体系建设等手段,减少集体林权抵押的阻碍、发挥集体林权抵押的融资作用。这样能够提升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实现抵押双方利益最大化,切实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之目的。
【关键词】:集体林权 抵押 服务体系 价值饱和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内容10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3
- 1.3.1 国内研究综述10-13
- 1.3.2 国外法律综述13
- 1.4 研究意义13-15
- 2 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的基本理论问题15-21
- 2.1 集体林权抵押权界定15-18
- 2.2 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明晰18-21
- 2.2.1 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的概念18-19
- 2.2.2 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的具体内涵19-20
- 2.2.3 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的标准20-21
- 3 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缺失及价值饱和的障碍21-26
- 3.1 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缺失的表现21-23
- 3.1.1 抵押人设置抵押的能力受限21
- 3.1.2 抵押人议价能力低21
- 3.1.3 抵押权人的保全权易受损害21-22
- 3.1.4 抵押权人的知情权受到限制22
- 3.1.5 抵押权的实现有困难22-23
- 3.2 集体林权抵押的实践困境23-24
- 3.2.1 集体林权抵押交易成本高23
- 3.2.2 抵押物价值评估困难23-24
- 3.3 集体林权抵押的法律困境24-26
- 3.3.1 集体林权抵押的法律规定不完善24
- 3.3.2 集体林权抵押的地方实践与法律规定存在冲突24-26
- 4 造成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实现障碍的法律分析26-33
- 4.1 立法指导理念的冲突26-27
- 4.1.1 林地社会效益与林地经济效益相冲突26
- 4.1.2 开发森林的经济效益与保护森林的生态效益相冲突26-27
- 4.2 集体林权抵押制度与相关森林管理制度的不衔接27-29
- 4.2.1 集体林权抵押制度与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存在潜在冲突27-28
- 4.2.2 森林采伐制度对集体林权抵押的潜在制约28-29
- 4.3 林权抵押相关配套制度供给不足29-30
- 4.3.1 林权流转制度不完善29
- 4.3.2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不健全29-30
- 4.3.3 森林保险制度发展滞后30
- 4.4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发达30-33
- 4.4.1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不发达30-31
- 4.4.2 农村信用体系发展滞后31-33
- 5 实现集体林权抵押权价值饱和的法律建议33-39
- 5.1 明确立法指导理念33
- 5.1.1 明确森林资源的多重效益33
- 5.1.2 确保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最大化33
- 5.2 健全集体林权抵押相关法律制度33-34
- 5.2.1 加强林权的法权性33
- 5.2.2 完善集体林权抵押的相关规定33-34
- 5.3 加强林权抵押制度与相关森林管理制度的协调性34-36
- 5.3.1 林权抵押制度与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相适应34-35
- 5.3.2 林权抵押制度与森林采伐制度相协调35-36
- 5.4 完善集体林权抵押相关配套制度36-37
- 5.4.1 健全林权流转交易制度36
- 5.4.2 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36-37
- 5.4.3 改善森林保险制度37
- 5.5 发展多元化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7-39
- 5.5.1 促进林农合作组织的建设37-38
- 5.5.2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38-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个人简介43-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仲翰;;外国投资者投资集体林权资产的法律分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徐颖;;完善我国集体林权法律制度的对策探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5期
3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调研座谈会议纪要的通知[J];江西政报;2008年16期
4 ;印发广州市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广州政报;2010年18期
5 ;乐山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6 张维炜;;集体林权,期待配套跟进[J];中国人大;2011年10期
7 峥嵘;;资源社会性理念下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郑容坤;陈乃团;黄荣菊;;地方政府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角色变迁与实现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9 ;中共张掖市委办公室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全市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J];张掖政报;2012年06期
10 贺东航;朱冬亮;;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村级民主发展的影响——兼论新集体林改中的群体决策失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伏全;赵鸭桥;胡晶;;云南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的基本做法与初步成效及相关建议[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杨丹萍;;论我国集体林权制度[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李静光;高延明;王镇江;侯彬;;浅析通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对策[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C];2009年
4 周训芳;;自然保护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科技支撑论文集[C];2009年
5 李静光;高延明;王镇江;侯彬;;浅析通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对策[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6 亓鑫;;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问题探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张红霄;;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律解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吕婷婷;;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加猛;张智光;;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共性问题与解决措施[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荀翠华;;富源县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问题及对策[A];第二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中良;我市启动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N];长春日报;2012年
2 王珲;全市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工作全面铺开[N];六盘水日报;2008年
3 张著盖;集体林权体制改革[N];铜仁日报;2008年
4 杨清心邋周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关键是“明晰产权”[N];经济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雁争;林业局:集体林权5年时间承包到户[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特约记者 赵建华;今年我国将全面改革集体林权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匡利民邋姜万春 记者 隋二龙;大安改革农村集体林权制度[N];吉林日报;2008年
8 记者 汝鸣邋通讯员 余遵本;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N];安徽日报;2008年
9 匡利民 姜万春;大安改革农村集体林权制度[N];吉林农村报;2008年
10 沈夫钧 秦海龙 王鹏;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全面展开[N];丹东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菡冰;集体林权资本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王丽媛;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于德仲;赋权与规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谭世明;制度变迁视角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现代林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5 陈晓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益评价及模式选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6 林琴琴;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响应与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7 廖文梅;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中农户决策行为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8 罗金;北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因、路径与绩效[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9 周斌;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谢屹;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地林木流转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桓;阳江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晓辉;农户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满意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曾微;全面深化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昌洋;山东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5 钟美玉;福建省林农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满意度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6 梁智喻;我国现行法律中集体林权立法的规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
7 许文锦;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
8 罗慧;郴州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阳琴;湖南省常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及深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10 谢永恒;习惯法视角下湘西民族地区集体林权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52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85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