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权法》上的证据规范
本文关键词:论《物权法》上的证据规范
更多相关文章: 证据规范 证明责任规范 证据方法规范 证据力规范 《物权法》
【摘要】:证据规范分为证据实体规范与证据程序规范,二者应分别由实体法和程序法调整,但存在例外情形。实体法中的证据规范的配置与实体法律制度的设置具有紧密联系,须结合相关具体制度予以释明。《物权法》上的证据规范包括三种类型:证明责任规范、证据方法规范以及证据力规范。在《物权法》中贯彻和落实证据规范,不仅有利于物权的保护,而且对物权的顺利流转以及物权法制度的有效运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 证据规范 证明责任规范 证据方法规范 证据力规范 《物权法》
【基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2014~2015年研究生科研项目“论物权法上的证据规范”(2015-019)
【分类号】:D923.2
【正文快照】: 一、民法中证据规范的类型与配置在实体法中设置证据规范为大陆法系国家的普遍做法。证据规范是以证据能力、证明力、证明标准、证据方法、证明责任、证据的收集、审查与评价等证据规则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则。以能否直接证明司法三段论中小前提的民事案件事实以及对当事人的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苍龄;也论事实、命题与证据[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03期
2 陈莹;英国证据法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评齐树洁教授主编的《英国证据法》[J];出版参考;2004年09期
3 蒋开富;论我国证据法的立法模式[J];社会科学家;2005年03期
4 阮堂辉;基本人权基础上的科学化——略论影响证据法发展的几个因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张友好;;激情过后的冷思考——《漂移的证据法》简评[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张文峰;;悲观中的希望:证据法将漂向何方[J];法制与社会;2010年04期
7 周维珩;;浅析证据法的本土化建构——读《漂移的证据法》有感[J];经营管理者;2010年10期
8 代云红;;“媒介场”视域中的“多重证据法”[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罗纳德·J·艾伦;张保生;张月波;汪诸豪;;证据法、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J];证据科学;2010年06期
10 卢啸宇;刘宇;;证据法之重申——在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桐杰;;电子文件证据研究[A];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选编(二○○二年度)[C];2003年
2 邹玉华;;语言证据的种类及其语义鉴定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祥全;;论武术思想史研究的四重证据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方茂龙;叶发旺;黄树桃;屈云燕;张川;孟苗苗;;复杂性过程的序列证据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册(铀矿地质分卷)[C];2011年
5 武树辰;;无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悬赏征集使用公开证据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孔嘉;;网络与电子商务诉讼中的证据问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程晓燕;;论瑕疵证据之转化[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8 宋强;;中外书证范围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伟;为什么证据法不是必修课[N];检察日报;2007年
2 ;中国证据法草案及立法问题探讨[N];法制日报;2003年
3 记者 郭士辉;民事证据法研讨会召开[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张小燕;美国证据法上的最小相关性[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什么是证据:从《天下无贼》谈起[N];检察日报;2005年
6 李亚捷 周 瑾;手机短信作为证据的审查与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刘栋;司法的味道:法律味 程序味 证据味[N];文汇报;2014年
8 记者 王盈;司法公正“证据”面前人人平等[N];长春日报;2005年
9 曹三明;“以证据为基础”是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准则[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 李明春;强化证据办铁案[N];江苏法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俞亮;证据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周萃芳;司法认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王舸;证据与事实推理要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朴永刚;案件事实真实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徐晓;过错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鹏;证据概念及属性再思考[D];吉林大学;2006年
2 吕硕琦;法治视野下的口供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3 李大鹏;电子数据证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一辰;科技证据问题初探[D];南京大学;2015年
5 杨琳琳;论瑕疵证据[D];河南大学;2015年
6 郭飞;瑕疵证据补救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7 郑令晗;大数据时代云取证的法律困境及其治理[D];海南大学;2016年
8 李晓萍;论职务犯罪自书材料的证据归类与司法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9 孙登华;民事电子数据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10 李法云;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证据保管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86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886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