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的性质定位及其法律调整
本文关键词:医患关系的性质定位及其法律调整
更多相关文章: 法律关系 医患关系 立法 第三法域 社会法属性
【摘要】:医患关系是指医疗机构和患者本人之间在一般的诊疗活动中所产生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其法律性质的定位在学术研究上未达成共识。而医患关系的性质定位对如何调整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医患双方权利义务的分配和医患纠纷的处理方式等。而随着我国医患纠纷数量不断增长,严重程度也不断增加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医患关系也日益紧张,而现有的法律制度对此也渐渐难以招架。因此,正确定位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才能为医患关系的法律调整提供正确的导向,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基于对学界不同观点的评述,本文认为不论从法律分类角度、我国法律体系构成角度和医患关系实践角度看,医患关系都应当由社会法进行调整,因此其性质定位为社会法律关系。就理论而言,随着公私法的互相融合,第三法域——社会法应运而生,根据对医患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分析可知,医患关系的双方主体在法律上平等而实际不平等的特点与社会法的调整对象相同,医患关系的调整需要倾斜保护作为基本原则,社会法的调整方式也是最适合医患关系的调整。且从我国的法律体系构成上看,七大法律部门中,医患关系不符合我国宪法和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和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对调整对象的要求,仅符合我国社会法部门对调整对象的要求,而我国社会法部门其实也是属于第三法域的法律,所以医患关系从根本上还是社会法律关系。医患关系的实践也同样论证了医患关系的社会法属性,医患关系如果完全由公法或者私法进行调整,只会造成医患关系的恶化。公法调整的时代已经远去,医患关系完全由公法调整,不利于医院积极主动作用的发挥,国家财政也难以负担,患者的利益更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害,若完全由私法来调整医患关系,存在着不利于经济弱者的生命健康保护的致命弊端,而将医患关系定位为社会法律关系,淡化医院的权利观念,增强其义务观念,使其始终能从患者群体的利益出发,才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最佳选择。在充分论证了医患关系的性质定位的基础上,本文也形成了调整医患关系的宏观思路,提出了医患关系的法律调整应遵循社会本位理念、人权保障理念、公共福利理念、公平正义理念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基本理念和保护弱者原则、国家干预和提供基本保障原则、卫生保护原则和患者自主原则的基本原则,以及构建包括协商解决机制、行政调解解决机制、诉讼解决机制、第三方调解制度和医疗纠纷仲裁制度在内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法律关系 医患关系 立法 第三法域 社会法属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 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0
- 1.1 问题的提出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9-20
- 第2章 医患关系的性质定位概述20-29
- 2.1 医患关系释义20-22
- 2.1.1 法律关系20
- 2.1.2 医患关系20-22
- 2.2 我国医患关系的法律渊源22-23
- 2.2.1 宪法22
- 2.2.2 法律22-23
- 2.2.3 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23
- 2.3 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之争23-27
- 2.3.1 民事法律关系论24-25
- 2.3.2 行政法律关系论25
- 2.3.3 经济法律关系论25-26
- 2.3.4 医事法律关系论26-27
- 2.3.5 社会法律关系论27
- 2.4 小结:医患关系应当定位为社会法律关系27-29
- 第3章 医患关系的社会法属性之证成——第三法域视角29-35
- 3.1 法律分类理论29-30
- 3.2 医患关系应当由第三法域调整30-33
- 3.2.1 医患关系的基本法律要素30-32
- 3.2.2 医患关系应当由社会法调整32-33
- 3.3 小结33-35
- 第4章 医患关系的社会法属性之证成——法律体系构成35-40
- 4.1 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35-37
- 4.2 医患关系应当由我国的社会法部门调整37-38
- 4.3 我国的社会法部门兼具公私法特征38-39
- 4.4 小结39-40
- 第5章 医患关系的社会法属性之证成——医患关系实践40-45
- 5.1 仅由公法调整不能满足医疗保障的需求40-41
- 5.2 仅由私法调整难以保障患者的健康权41-42
- 5.3 社会法调整才是应有之义42-43
- 5.4 小结43-45
- 第6章 医患关系法律调整之立法宏观思考45-49
- 6.1 医患关系法律调整的基本理念45-46
- 6.2 医患关系法律调整的基本原则46-47
- 6.3 医患关系法律调整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47-49
- 结语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旭东 ,吴苒;谁来为医患关系"镇痛"[J];唯实;2005年02期
2 李忠春;;只需把病人当病人![J];人民论坛;2006年07期
3 江毅;;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前进论坛;2006年09期
4 史小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J];理论前沿;2007年02期
5 陈占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06期
6 康诺敏;;用真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05期
7 韩艳娥;郭艳久;姬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S1期
8 薛志文;;医患关系呼唤医学人文回归[J];北京观察;2008年09期
9 兰咏梅;赵爱东;;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J];党史博采(理论);2008年12期
10 付海涛;;论和谐医患关系之建构[J];法制与社会;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史晓霞;;论改善医患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申敏;杨继平;;医生对医患关系的态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高玲;杨苗;;患者对医患关系的态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雁;王艾;;加强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潘贤英;;构建和谐医患关系[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贾文芳;杨宏武;郑倩君;杨丽萍;;随访工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滕亮;;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A];湖南省卫生经济与信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第一次学术年会专辑[C];2010年
9 徐士国;;论医患关系与医疗道德[A];疗养康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1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建球;;新时期如何努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N];解放军报;2007年
2 冯立中;百姓对医患关系评价通情达理[N];健康报;2007年
3 沈铭贤;“拒签事件”拷问医患关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记者 孙鹏飞;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N];平顶山日报;2008年
5 于晓波 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佳大第五临床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贯彻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N];佳木斯日报;2009年
6 童星燕 王浩野;“医患关系办公室”该不该设在医院里[N];中国社会报;2009年
7 记者 李彦伶;政协委员李晖:“社会工作者”架起医患关系“友情桥”[N];各界导报;2011年
8 李紫迪;法制应成重构医患关系的基石[N];东莞日报;2011年
9 社会学博士 姜晨;美国处理医患关系的原则[N];东莞日报;2011年
10 ;用真心构筑真诚的医患关系[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苗莉;医患矛盾产生的心理机制及缓解策略初探[D];西南大学;2015年
2 阳欣哲;媒体传播对医患关系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彭红;医患博弈及其沟通调适[D];中南大学;2008年
4 宋发彬;基于医患关系的医务人员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再程;晕针发生现象研究及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荣昌;医患关系中的医患沟通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陈晓棠;转型期医患关系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8年
3 王智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张平;衡阳市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5 谢慧娟;社会转型期的医患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轩萱;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徐小玲;影响医患关系的结构性因素[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8 黄玲;M医院医患关系管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丁玉宝;和谐社会视野下医患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吴鹏伟;医患关系的媒介框架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45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94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