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研究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实行,社会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失独家庭”,他们失去了唯一的孩子,面临着经济的困境和精神痛苦,也面对着如何得到赡养的问题。不仅仅是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面临这样的问题,它还存在着类似于“失独家庭”的这样的一个群体中,他们或许选择不生育子女,导致老无所依,或者虽然有子女,但子女长期在外,无法呆在他们身边,导致他们的养老出现问题。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的模式下,他们没有子女养老,陷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艰难境地。随着失独家庭数量的增长,导致一种新的问题即如何使失独家庭的养老得到有效的保障的问题的出现。而针对这一新生问题,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学术界更应该深刻研究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为保障失独家庭权益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失独家庭的困境,一部分是他们自由选择的结果,而大部分是他们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号召下只生育一个子女的结果,因此国家更应该履行职责,在法律层面上保障失独家庭的养老。这就需要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失独家庭的权益,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应对失独家庭面临的赡养问题。本文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等,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和材料,了解有关失独家庭养老保障法律制度立法现状,意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比较分析了相关国家在老年人赡养保障方面的相关立法,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完善失独家庭养老保障法律制度的建议对策,使失独家庭在国家社会的帮助下能够安心养老,并且政府可以在比较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这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失独家庭的赡养问题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新兴问题。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救助已经不单单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它更是一个构建社会化养老的法律问题。因此,我国应加快发展社会养老,强调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从法律层面上保障失独家庭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老有所养。同时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养老法律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满足我国失独家庭的养老需求。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和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领域、方法和创新点,阐明失独家庭产生的背景、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失独家庭权益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以及我国在法律制度层面上对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问题研究的缺失,为下文研究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做铺垫。在第二部分的我国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的概述中。本文先明确了“失独家庭”的含义,指出失独家庭的现状与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指出保障失独家庭权益的重要性,进而提出需要相关制度予以保障,后文则针对这一问题对我国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进行研究,来了解我国失独家庭本身的特点,从而指出应该建立符合我国失独家庭自身特点的赡养救助制度。第三部分国外相关制度的比较与借鉴。主要介绍了美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加拿大在国家立法保障方面、德国成年人监护制度、收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从而总结出对我国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为我国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该部分对我国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问题在立法指导思想方面、相关的立法方面以及一些制度层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第五部分为完善我国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的建议,该部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和完善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的方法和建议。对我国针对失独家庭权益保护立法的建设与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失独家庭 赡养 权益保障 救助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1 引言10-15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
- 1.1.2 选题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 研究的领域、方法及创新点13-15
- 1.3.1 研究领域13
- 1.3.2 研究方法13
- 1.3.3 创新点13-15
- 2 我国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概述15-22
- 2.1 失独家庭的概况15-19
- 2.1.1 失独家庭的界定15-16
- 2.1.2 中国失独家庭的现状及成因16-19
- 2.2 我国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的范围和特征19-22
- 2.2.1 我国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的范围19-20
- 2.2.2 我国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的特征20-22
- 3 国外相关制度的比较与借鉴22-27
- 3.1 国外相关制度的比较22-24
- 3.1.1 美国22-23
- 3.1.2 加拿大23
- 3.1.3 德国23-24
- 3.2 国外相关制度的借鉴24-27
- 3.2.1 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借鉴24
- 3.2.2 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借鉴24-26
- 3.2.3 对赡养机构的构建与规制的借鉴26-27
- 4 我国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27-33
- 4.1 失独家庭赡养救助立法的指导思想存在偏差27-28
- 4.1.1 家庭养老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27
- 4.1.2 偏重物质赡养而轻视精神赡养27-28
- 4.2 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缺乏专门统一的立法28-29
- 4.3 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具体制度的缺陷29-33
- 4.3.1 收养制度方面的缺陷29-30
- 4.3.2 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缺陷30-33
- 5 完善我国失独家庭赡养救助制度的建议33-43
- 5.1 立法指导思想的调整33-34
- 5.1.1 强化社会赡养救助的理念33
- 5.1.2 重视精神赡养领域的立法33-34
- 5.2 通过专门立法保障失独家庭的权益34-35
- 5.3 完善相关的具体制度35-43
- 5.3.1 相关民事制度的完善35-37
- 5.3.2 社会保障救助制度的完善37-41
- 5.3.3 社会互助公约和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完善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后记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白俊良;家庭赡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J];四川统一战线;1997年05期
2 曾鸣;家庭赡养: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J];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03期
3 马红光;;农村家庭赡养老人的福利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陶娜;李向;张胜;;基于灰色GM(1,1)-马尔柯夫预测模型的家庭赡养能力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年20期
5 ;非常道[J];晚晴;2011年04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超;;试论家庭赡养与农村养老[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林超;;试论家庭赡养与农村养老[A];农村养老保障专集——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八)[C];2005年
3 卢国伟;郭厚全;;家庭赡养依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兼谈龙岩市农村家庭赡养调研情况[A];农村养老保障专集——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八)[C];2005年
4 张仪卿;;和谐是家庭赡养与老人健康的主轴[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探索农村养老新机制[A];江苏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选集[C];2010年
6 南韵玲;;我们是这样养老的[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加强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建设——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赖坊村调研[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家庭赡养是实现社会主义乡风文明的必由之路——兼谈福建省龙岩市农村家庭赡养调研情况[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童万亨;;福建省老年学学会[A];农村养老保障专集——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八)[C];2005年
10 王爱娣;徐姗姗;;关于居家养老问题的若干思考[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君邋张成亮;泌阳:为老有所养上“保险”[N];驻马店日报;2007年
2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王跃生;破解家庭赡养困局[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徐洪华;把农村家庭赡养法制化[N];中国老年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杨筱X 实习生 胡晓阳;铜仁6万多农户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N];贵州日报;2009年
5 刘一兵 张晓勤;新疆喀什实施“家庭赡养”试点工程[N];中国老年报;2005年
6 臧耀红;加强家庭赡养保障功能 提高养老保障能力[N];菏泽日报;2005年
7 钱军 丁亚鹏;农村家庭赡养纠纷案增多[N];新华日报;2004年
8 王发祥 李小明;莫道桑榆欢乐少 居家养老乐融融[N];福建日报;2011年
9 记者 侯忠江;台安农民签订家庭赡养老人协议[N];辽宁日报;2002年
10 崔金刚 张玉池;东营市农户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N];中国老年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凤一;农村家庭赡养纠纷成因与社会工作介入实践报告[D];长春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85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985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