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伴侣暴力中儿童的社会适应及干预
本文关键词:亲密伴侣暴力中儿童的社会适应及干预
【摘要】:亲密伴侣暴力是指现在或曾经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伴侣之间发生的攻击或控制行为。亲密伴侣暴力不仅对妇女的身心造成伤害,对家庭中儿童的社会适应也有不利影响。亲密伴侣暴力与儿童外化行为、内化行为有紧密联系。作为保护因素,年龄、情绪调节能力、社会支持等可以减少亲密伴侣暴力环境中儿童的适应问题。认知-背景理论、情绪安全理论、外溢理论和发展心理病理学理论对亲密伴侣暴力影响儿童社会适应的机制进行了解释。为了促进亲密伴侣暴力中儿童的社会适应,实践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干预方案。未来研究应在区分亲密伴侣暴力的不同评估、控制共生风险因素、重视神经生物学研究、改进干预研究等方面做出努力。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武汉工商学院公共基础课部;
【关键词】: 亲密伴侣暴力 社会适应 情绪安全 干预
【基金】: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ZSQ10006)资助
【分类号】:D913;C913.5
【正文快照】: 亲密伴侣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IPV)是指现在或曾经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伴侣或配偶之间发生的攻击或控制行为(DixonGraham-Kevan,2011)。亲密伴侣暴力是一个比婚姻暴力更为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夫妻、同居伴侣、恋人之间的暴力行为,这些暴力行为主要包括身体攻击(如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嫣;刘文洁;;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现状[J];经济导刊;2009年10期
2 李敏芳;;随迁老人社会适应研究述评[J];老龄科学研究;2014年06期
3 马艳玲;;化解矛盾安享晚年[J];百姓生活;2008年10期
4 肖利军;王京生;苗丹民;;新兵社会适应评价标准的定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2期
5 向德平;王志丹;;社会化视角下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J];河北学刊;2012年02期
6 包陶迅;叶芳;;贫困与富裕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6期
7 甄月桥;任远;朱茹华;严欢;;返乡农民工农村社会适应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淳安县千岛湖镇的调查[J];发展研究;2014年06期
8 张付梅;;中职生就业后的社会适应状况浅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9 郑金鹏;;高校青年辅导员职场社会适应问题研究——以山东省某高校为例[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3年04期
10 周岚,王平;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的理念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晖;邹泓;张冲;许志星;;中国七城市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的综合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明宝;;心理断乳与社会融入:毕业大学生的初始社会适应研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俊;邹泓;刘乔;;青少年情感自主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孙鹏;邹泓;;人格、问题解决能力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余益兵;邹泓;周晖;侯娟;;青少年社会适应状况评估问卷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其明;李彩娜;;纵向研究:中学新生的社会适应[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王明粤;陈会昌;;11岁儿童在群体游戏中的资源竞争类型与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郝晓玲;王英春;;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状况及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杨阿丽;方晓义;;父母冲突、儿童的认知评价和应对风格及其与儿童社会适应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范惠玲;;谈谈优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矫正[A];浙江省推广发展健康促进学校项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珉琦;34条指引教你做健康北京人[N];北京科技报;2011年
2 舟心;有效引导民工再社会化过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方芳;北京人健康指引终版发布[N];北京日报;2011年
4 袁浩龙;“心理防卫过度”不利健康[N];中国老年报;2003年
5 程兆盛 陈静;人类健康的四个层次[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平;体育,,塑造健康体魄[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仲崇山;把健康和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N];新华日报;2005年
8 本期调查执行:周明宝 指导老师:王小章(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毕业一年,你们还顺吗?[N];浙江日报;2005年
9 袁浩龙;心理·心理活动·心理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10 吴江市盛泽第二中心小学 吴霞光;体育教学解决社会适应问题[N];中国体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惠敏;亲师关系与儿童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美萍;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联系:遗传与环境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雅静;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社会适应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5年
2 许佳娜;少年儿童社会适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高传俊;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歧视知觉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毕玉;留守初中生自尊和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英慧;老年急性心梗患者的社会适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李芳;来甘留学生跨文化社会适应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7 朱春红;大学生亲子依恋对社会适应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5年
8 杨艳菲;城市少数民族的社会适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漫漫;父亲参与教养与儿童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汤易凤;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心理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94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99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