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研究
本文选题:海上保险 切入点:代位求偿权 出处:《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是海上保险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海商法》、《保险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均有规定。但由于我国在海事领域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尚不丰富,所以实体法律中的有些条款仍然不够明确甚至相互矛盾,导致立法与法律效果之间产生“冲突”,在司法审判实践中这些法律上存在的问题相继不断地暴露出来。基于此,笔者将在现行已生效的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并适当运用比较法的研究方法,对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中的几个较易让人混淆的问题进行法理上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本文主要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概要介绍了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比如有关基本概念、法律性质、理论基础、等等,并试图与物上代位权、债权人代位权以及分摊权等相似制度进行全面的比较,以期让读者对保险代位权的本质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三、四部分具体针对我国有关海上保险代位求偿实体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之处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在第二部分中,笔者首先对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名义问题进行了法理上的探讨,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英国做法的缘由进行了探索,再通过与大陆法系做法的比较,对我国为什么不应盲目效仿英国做法进行了法理分析;其次,针对我国立法上对保险代位求偿权中“第三人”定义的谬误及其与海上保险实践的矛盾,笔者对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行使对象——第三人的范围进行了扩张解释。最后,由于我国法律对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行使范围规定的差异,笔者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与此相关的保险实践中经常发生的“自愿给付”,“融通赔付”问题提出了立法建议,以期能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法律困境。 在第三部分中,笔者论述了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律保护这一问题。首先从被保险人对保险人所负义务的内涵开始分析,得出该义务——“尽力协助”仅止于被动协助(一般情况下),而并未苛求被保险人“主动保护”这一结论,以督促保险人,特别是海上保险人提高警觉,注意时效,主动保护自己的保险代位求偿权。从另一方面,笔者也对被保险人“尽力协助”这一义务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明确,使之更具有操作性。接着,笔者按保险业务流程的四个不同阶段,依次分析了被保险人与第三人订立免责条款的行为对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影响。最后,笔者浅谈了我国法律中关于被保险人过错行为损害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法律后果,这一
[Abstract]:The subrogation right of marine insurance is an important system in the field of marine insurance, which is stipulated in Maritime Law, Insurance Law and Special procedure Law of Maritime Litigation in China. Therefore, some provisions in substantive law are still not clear enough or even contradictory, resulting in a "conflict" between legislation and legal effect. These legal problems in judicial practice have been exposed one after another. Based on thi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effectiv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proper use of comparative law, the author will make a legal study and probe into several more confusing problems in the system of insurance subrog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of their own view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briefly introduces several basic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marine insurance subrogation, such as related basic concepts, legal nature, theoretical basis, and so on, and attempts to subrogation in rem. In order to make readers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insurance subrogation, the creditor's subrogation rights and apportion rights are compared comprehensively.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parts discuss the imperfections of the legal provisions on subrogation of marine insurance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the second part, Firstly,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legal principle of the exercise of subrogation right of marine insurance, and explores the cause of British practice by means of comparative study, and then compares it with the practice of civil law system. This paper makes a legal analysis of why China should not blindly follow the British practice. Secondly, it aims at the fallacy of the definition of "third party" in insurance subrogation in our legislation and its contradiction with marine insurance practice. The author expands the scope of the third party to exercise the subrogation right of marine insurance. Finally, due to the difference in the scope of the exercise scope of the subrogation right of marine insurance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oints out his own views, and puts forward some legislative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of "voluntary payment" and "financing compensation", which often occur in the insurance practice, in order to solve the legal dilemma which has been formed for a long time. 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insurance subrogation.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best possible assistance" is limited to passive assistance (generally speaking, and does not require the insured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rotect") in order to urge the insurer, especially the maritime insurer, to be vigilant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limit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author clarifie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insurant's obligation to "do his best to assist", making it more operable. According to the four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insurance business proces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behavior of the insured and the third party on the insurance subrogation. The author talks about the legal consequence of the subrogation right of the insurant in the law of our country.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2.284;D922.294;D9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蕾;;浅析被保险人享有的权利[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苏同江;高伟;;责任保险下第三者请求权与保险人抗辩权的探讨[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张伟鹏;;论全损情况下代位权的行使[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6期
4 宋占军;;构建我国车损险代位求偿制度的思考[J];上海保险;2011年06期
5 邵海;;人寿保险中保险利益的归属与法律适用[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6 孙畅阳;;中美被保险人合作义务的比较与反思[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7 郭政伟;;论人身保险投保人身故后合同权益的处置[J];商场现代化;2011年17期
8 叶平;;《保险法》适用研究——责任保险诉讼时效的起算时点分析[J];中国保险;2011年07期
9 钟可慰;王晓梅;;保险合同纠纷中如实告知义务若干问题研究[J];上海保险;2011年06期
10 张立志;王振海;;保险代位求偿权适用问题之探析[J];大家;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华;;中国保险理赔制度的路径选择与立法完善[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2 马宁;;美国法上责任保险竞合的协调——以他保条款冲突为中心[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3 张秀全;;共同遇难的保险金给付研究[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4 姚益林;;论保险代位求偿权之成立[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5 梁鹏;;论保险人说明义务履行之改进[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6 罗小兰;;我国《保险法》受益人制度研究及其完善[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7 陈歆;;论海上保险法中的告知义务[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8 蔡美仪;;论人身保险中保险利益对被保险人资格的限定[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9 史正保;陈圣利;;保险利益之法律分析[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10 冯德庆;程绍华;戴晓明;;意外伤害保险残疾程度评定[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雨佳;被保险人“化名就医、匿病投保”[N];中国保险报;2009年
2 何毕;试论航意险中被保险人的“同意”[N];中国保险报;2010年
3 王克启 记者 姚慧;让保险在服务中升华[N];中国保险报;2010年
4 王嵘;团险业务中被保险人亲笔签名意义有限[N];中国保险报;2011年
5 林子毅;让被保险人放弃索赔不应一概而论[N];中国保险报;2011年
6 艾弘 方文;太平洋保险给付20万元[N];中国保险报;2011年
7 郝玉强 何芬;被保险人是否也应如实告知[N];中国保险报;2009年
8 记者 严顺龙 通讯员 王征彬;福清明年全面实施计生“爱心保险”[N];福州日报;2009年
9 案例编写人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法院 陈宝亚;被保险人猝死原因的证明责任[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记者 王卓瑜;不动产也可能瞬间失去 我们该给房子上什么样的保险?[N];杭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被保险人与服务提供商的共谋型保险欺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江丽娜;出口信用保险合同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于海纯;保险人缔约说明义务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高定中;保险合同最大善意性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张贤伟;海上货物运输保险赔偿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朱作贤;海上保险法补偿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7 姜南;保险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8 孟生旺;保险定价:经验估费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
9 李庆霞;长期健康保险精算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林虹;保险契约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锐;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王金柱;论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孙希轲;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屹东;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5 葛蕾;被保险人权利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高毓蔚;诉讼中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行使的程序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7 徐淑洁;保险人代位权与被保险人求偿权竞合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婕;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法律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9 乐云峰;人寿保险合同视野中被保险人权利保护[D];南京大学;2012年
10 李松;被保险人概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73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57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