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关于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学科设置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06 11:25

  本文选题:国际经济法 切入点:国际商法 出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际经济法和国际商法在概念、历史渊源、法律性质、调整范围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新形势下,国际经济法和国际商法应当分别构成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
[Abstract]: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and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 in terms of concept, historical origin, legal nature and adjustment scope. Therefor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and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 should constitute an independent jurisprudence subject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永杰,崔京,李萍;加入WTO后我国产业面临的潜在损害与对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陈志勇;财产所有权转移与风险责任的研究[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唐锋;佘德荣;;经济法的经济学基础及其表现[J];北方经济;2006年18期

4 谢勇,田文英;关于设立"非法实施专利罪"的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颜林;;论杰塞普的跨国法思想及其对现代国际法的贡献[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6 张文科,刘晓洁;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对华反倾销[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2期

7 李昊;论公力救济程序中外语的法律地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宋建中;;情事变更和不可抗力比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包大明;论英美法的对价制度[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包大明;论英美法的合同落空原则[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辉宇;境外企业境内股票发行与上市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萍;NAFTA国际投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王玉玮;欧共体与GATT/WTO的法律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李春林;国际法上的贸易与人权关系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阙波;国际金融衍生产品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0年

6 车敬子;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及其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7 唐青阳;规则的解释与解释的规则[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黄涧秋;保障措施实施条件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杨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燕南;论实用主义法理学进路下的国际经济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谈中正;能源贸易安全的规则路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申佳慧;共同海损法律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魏丽莉;跨国消费合同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万顺;《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新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晨;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立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姚忠奎;论情事变更原则[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温文治;试论我国外贸代理制的完善[D];苏州大学;2001年

8 文杰;中国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桂红霞;论英国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保留所有权条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10 孔朋;论提单并入条款的法律效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泽会;;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规范与机制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2 杨飞雪;;论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朱韶丰;;有关和谐社会下国际经济法作用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4 贾鹏;刘鑫;范东平;;浅析国际商法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2011年15期

5 李亮;;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思考——以河南大学为例[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6 金泓辰;;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立法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1年15期

7 樊帅;;浅析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渐进性”的实现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8 王锡林;;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9 窦智;;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可持续发展对国际经济法产生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10 第九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综述课题组;游钰;陈妮;罗雪光;刘春有;林双华;;第九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综述[J];经济法论丛;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那力;王作全;;法经济学与国际经济法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温融;;论国际法的人性基础[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马晶;;商法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5 杨松;;WTO与中国经济法制度的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6 ;论文集编印说明[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7 ;论文集编印说明[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陈燕fy;张红蕾;;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的发展中该如何面对[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9 方正沅;;时代呼唤建立一门新学科——科技编辑经济学[A];学报编辑论丛(第四集)[C];1993年

10 徐享忠;王精业;马亚龙;;略论仿真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仿真系统理论[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可;北京市国际经济法研究会正式成立[N];北京日报;2010年

2 商伟;人瑞尽逍遥 牧法得真义[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3 陈艳风 洛阳师范学院;《国际经济法》(第三版)指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英国华威大学法学院院长迈克·麦克威尔;WTO与国际经济法[N];法制日报;2000年

5 王京;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李万强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的正本清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张晓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涉外性”的两重含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北京万国学校;2007国际经济法大纲变化解读[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郑永节 唐仲江 实习生 侯建斌;芮沐教授:“芮”智博通 沐浴人生[N];法制日报;2011年

10 骆 勇;国际经济法复习中的新变化[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元;博弈与协调—WTO体系下国际经济法律体系的重构[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刘燕南;论实用主义法理学进路下的国际经济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陈红;NGOs与WTO多边贸易体制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石慧;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的评判[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6 戴霞;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刘彬;RTAs涌现背景下国际贸易法治秩序的重构[D];厦门大学;2008年

8 贾琳;跨国公司监管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顾婷;国际公法视域下的WTO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周晓虹;透视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多元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锋;国际经济法价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2 胡雁忠;国际经济法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从环境与贸易的视角[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马懿;国际经济法量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彭丽;我国高校国际商法课程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黄鹤;论联合国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4年

6 费斐;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纬华;国际经济法中的强行法与任意法[D];清华大学;2003年

8 赵化明;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9 王春晖;WTO与中国法制建设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元晓霞;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构建[D];郑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74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574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f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