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知识产权诉讼中诉前禁令的适用

发布时间:2018-03-06 12:48

  本文选题:诉前禁令 切入点:被申请人 出处:《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 一、我国诉前禁令制度的建立 知识产权中的诉前禁令是为及时制止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的侵害权利人知识产权或有侵害之虞的行为,而在当事人起诉前根据其申请发布的一种禁止行为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强制性命令。 诉前禁令制度自产生以来,被广泛的应用于海商法、知识产权法等领域,在英美等国家早已经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救济手段。为适应入世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要求以及国际立法趋势,我国亦将诉前禁令制度纳入了新修订的《专利法》、《商标法》以及《著作权法》中,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关于诉前停止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及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及《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大司法解释确立了该制度的具体操作标准和规范。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实施都须经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甚至蜕变的过程,才得以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最
[Abstract]:Firs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injunctions before litigation in our country is aimed at stopping the acts of infrin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r the risk of infringement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he obligee, which is being implemented or is about to be implemented in a timely manner. But before the litigants sue, a kind of compulsory order according to their application forbids the actor to engage in certain behavior. Since the system of pre-lawsuit injunction was create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maritime law,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and so on.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relief.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Chin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legislative trend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China has also incorporated the system of pre-litigation injunctions into the newly revised Patent Law, the Trademark Law and the copyright Law. Some provis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w to stop infringement of Patent right before lawsuit made by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interpretation on the legal issues of stopping infringement of exclusive right of Trademark and Preservation of evidence before lawsuit, and < related. Interpretation of several problems of applicable Law in hearing cases of copyright Civil disputes > the thre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s have established the specific operating standards and norms of this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y legal system must be continuously explored in practice. Eve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can gradually move towards maturity and perfec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临时禁令适用中的几个问题[J];人民司法;200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韩超,熊祯;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下的银行权利义务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关正义;玛瑞瓦禁令及其现代发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周一平,綦书纬;诱使他人违约及其法律规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张成立;论知识产权诉讼中的禁令制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5 胡良荣;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审视[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李英姿;完善民事诉讼保全制度初探——从诉前停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角度[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周林彬,冯曦;我国环境侵害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一种法经济分析的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福华;民事保全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苑书涛;请求权基本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甄珂;论我国临时禁止令制度的构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2 杨静;行为保全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刘正贤;责任竞合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4 张举胜;独立担保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侯万龙;电子信用证安全性的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6 徐娟;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之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7 刘涛;英国马利华禁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刘琼瑶;非方便法院原则适用的可行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苏喜平;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朱艳;论信用证欺诈下的法院止付令[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挺玲,肖祖平;论商标诉前禁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07期

2 程堂发;;关于对专利纠纷案件适用诉前禁令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4年08期

3 周晓冰;;诉前禁令的审查标准[J];人民司法;2008年14期

4 杨超;浅谈商标法中的“诉前禁令”条款[J];广东科技;2002年10期

5 杨述兴;;从程序正义反思知识产权法之诉前禁令制度[J];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08期

6 周晓冰;;北京市法院首例诉前禁令案评析——兼议诉前禁令的审查标准[J];科技与法律;2008年02期

7 ;驳回复审[J];工商行政管理;2000年19期

8 宋祖芳;;房屋登记实践中夫妻共有的认定问题[J];中国房地产;2009年10期

9 纪晓昕;;知识产权诉前禁令制度探析[J];山东审判;2007年03期

10 曾报春,任崇正;房地产租赁法律规定的确定性与租赁纠纷的仲裁解决——从一例租赁合同纠纷仲裁案谈起[J];仲裁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海龙;姚建军;;中美两国专利临时禁令制度比较研究——以炬力公司申请对美国矽玛特公司等侵犯专利权诉前禁令案为视角[A];专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2 何越峰;;论抵触申请及其构成要件[A];专利法研究(1995)[C];1995年

3 王向东;;专利无效的追溯力研究—《专利法》第47条解读与评述[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4 马俊杰;曹赞华;;浅议前后审中创造性审查基准及有效的意见答复[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5 欧阳石文;;审视分案申请[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6 王澄;;专利审批过程中的听证原则浅议[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7 刘世荇;赵嘉祥;;在德国如何取得外观设计登记[A];专利法研究(1992)[C];1992年

8 吴观乐;;关于专利法新颖性条款中抵触申请定义的探讨[A];专利法研究(1997)[C];1997年

9 王燕红;;对我国专利法第36条的修改建议——由美国对专利程序中不当行为的规制想到的[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10 李瑶琦;白姝琼;谭天;赵楠;黄学光;王炜;;浅议“明显错误”修改超范围的审查标准[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二部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飞邋李R

本文编号:1574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574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a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