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经济法下的股东非诉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3 04:08

  本文选题:公司治理 + 司法介入 ; 参考:《暨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公司经营层滥用权力,股东权利缺乏救济,是困扰公司治理的难题。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分析目前公司治理模式,发现由于市场、政府失灵并存,使得单方面的内部和政府外部治理失效,提出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现实性和必然性。第二部分,明确股东非诉机制是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路径:首先概述股东非诉制度,指出并分析民商法指导股东非诉制度的局限性,然后以股东利益呈公益性发展趋势为依据,提出经济法可指导股东非诉制度的完善和适用,并将公益诉讼与股东非诉做契合性分析。第三部分,对比分析股东非诉与普通诉讼,并明确前者在维护股东权益,完善公司治理方面的优越性,最后进行了股东非诉程序要件的初构。本文致力于通过经济法指导股东非诉制度的完善和适用,平衡司法介入公司治理时产生的国家权力与公司私权的冲突,使其既维护股东和公司的利益,又能制约公司经营层,完善公司治理。
[Abstract]:The abuse of power and the lack of remedy for shareholders' rights are the problems puzzl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found that due to the market, the coexistence of government failure, making unilateral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failure, put forward the real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judicial intervention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second part, it is clear that shareholders' non-litigation mechanism is the path of judicial intervention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firstly, it outlines the shareholder's non-litigation system, points out and analyze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guiding shareholders' non-litigation system, and then tak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hareholders' interests as the basis. The economic law can guide the perf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hareholders' non-litigation system and analyze the compatibility between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nd shareholders' non-action. 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hareholders' non-litigation and ordinary litigation, and clarifi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former in safeguarding sharehold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perfect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Finally, it makes the initial constru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of shareholders' non-litigation procedure. This article is committed to guiding the perf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non-litigation system of shareholders through economic law, balanc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state power and the private rights of the company arising from the judicial intervention i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o that it can not only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the shareholders and the company, but also restrict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Improve corporate governance.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2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剑;;论公司治理中的司法审慎性介入——以公司的司法解散为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官欣荣;;我国司法介入公司治理的迷惑及对策——华尔街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新思考[J];政法论坛;2009年04期

3 赵同娜;;浅议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J];经济论坛;2006年08期

4 朱青沙;;对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司法介入[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6期

5 周德荣;;司法介入公司僵局合理性的法理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赵蕾;;司法介入公司自治的第二条道路——公司特别诉讼的基本程序[J];法学论坛;2011年01期

7 刘倩;;司法介入公司治理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3期

8 胡学相;史晓霞;;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畸高薪酬的司法介入[J];法治论坛;2008年03期

9 李青武;提升公司信用水平的制度保障——从公权力视觉进行探讨[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马宁;;公司解散与清算中的债权人保护[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之关系研究[A];全国企业改制中的内部审计作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集[C];2004年

2 马连福;曹春方;;政府干预、公司治理与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杨雪玲;黄晓鹏;张白;;公司治理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艳峰;;技术手法·管理效能·制度建设——公司治理中的全面预算管理[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6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的现状与出路[A];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毕丽君;;基于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8 陈锡良;;公司治理与财务运作——探讨做大做强做久企业之道[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9 伊志宏;李艳丽;江轩宇;;机构投资者具有监督作用吗——来自股权激励宣告公司的证据[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谢获宝;刘波罗;;政治联系、掏空与盈余质量——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允峰;司法介入之外还需配套措施[N];中国证券报;2009年

2 记者 赵仁伟;司法介入应常态化而非只是短期严打[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本报记者 熊熙玲;从公司治理看跨国经营[N];中国财经报;2004年

4 王选;公司治理发展的新要求[N];中国建材报;2005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书记 陈清泰;国家股东应力推公司治理[N];证券日报;2004年

6 ;公司治理披露:千篇一律价值何在[N];中国旅游报;2002年

7 易兰;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N];经济日报;2005年

8 衔华;公司治理 有章可循[N];金融时报;2002年

9 ACCA上海代表处樊晓君;200名著名CFO独立调查报告:他们眼中的亚洲公司治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10 记者 何晓晴;不创新的工厂将成“垃圾场”[N];民营经济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勤法;论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邓汉慧;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与利益取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刘新辉;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建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徐柔建;所有权与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付永进;二元股份结构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车汉澍;东亚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卢溢洪;独立董事职能整合分析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阎建军;长期利润模型及其在养老基金参与公司治理中的应用[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9 宋增基;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孙光焰;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铭;股东派生诉讼适用实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邢君;公司治理的司法介入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郭曜光;公司治理与国有企业改革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4 符寒峰;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与公司治理[D];长安大学;2003年

5 张永刚;公司融资与公司治理[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6 梁淑红;论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D];广西大学;2004年

7 郑剑星;大陆与香港的公司治理年报披露制度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余珊;敏捷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机制探寻[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流江;公司治理对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赵艳彬;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36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1836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9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