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

发布时间:2018-07-07 17:52

  本文选题:长江口 + 表层沉积物 ; 参考:《生态学杂志》2010年01期


【摘要】:2008年5月和8月先后2次采集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多环芳烃测定,研究其分布、来源与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量在8.9~312.2ng.g-1;PAHs组成以芘、菲、苯并[b]荧蒽、苯并[a]蒽、苯并[a]芘为主,各站芘的含量均最高,本研究PAHs总含量与长江口、黄河口和鸭绿江口近期的调查数据相近,但明显低于珠江口和闽江口数据,以及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PAHs数据;PAHs环数组成以中、高环为主,表明长江口南支PAHs主要来源于相对高温条件下不完全燃烧过程。采用平均效应中值商法评价长江口南支PAHs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调查区域PAHs产生生态风险的概率较小(10%)。
[Abstract]:The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southern branch of the Yangtze Estuary were collected twice in May and August 2008. The distribution, source and ecological risk of PAHs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PAH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southern branch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are composed of pyrene, phenanthrene, benzo [b] fluoranthene, benzo [a] anthracene, benzo [a] pyrene and pyrene. The recent survey data of Yellow River Estuary and Yalu River Estuary are similar, but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of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Minjiang River Estuary, and the PAHs ring number of PAHs data in tidal flat sediment of Yangtze Estuary is mainly medium and high.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Hs in the southern branch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incomplete combustion under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 The average effect median commercial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risk of PAHs in the southern branch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producing ecological risk of PAHs in the investigated area was relatively small (10%).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和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资助项目(2007M02)
【分类号】:X8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运千,龚敏,林壬子,王培荣;长江口外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结构类型的分布[J];东海海洋;1991年01期

2 张宗雁,郭志刚,张干,刘国卿,郭玲利;东海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物源[J];地球化学;2005年04期

3 覃雪波;刘曼红;黄璞垎;马成学;于洪贤;;寒区湿地春、夏浮游植物群落划分——以三江平原安邦河湿地为例[J];湖泊科学;2008年04期

4 吴启航,麦碧娴,陈永亨;珠江广州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富集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刘爱霞;郎印海;薛荔栋;刘杰;;日照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分析[J];环境化学;2008年06期

6 刘宗峰;郎印海;曹正梅;马启敏;;黄河口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污染源解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7 麦碧娴,林峥,张干,盛国英,闵育顺,傅家谟;珠江三角洲河流和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研究——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8 袁东星,杨东宁,陈猛,许鹏翔,钱耀荣,王建林;厦门西港及闽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污染物的含量及分布[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9 凌晰;刘文新;陈江麟;范永胜;邢宝山;陶澍;;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与潜在风险[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7期

10 刘敏,许世远,俞立中,P J Baugh,S M Hutchinson;长江口宝山孔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J];海洋环境科学;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双昕;黄业茹;;我国水环境中有机氯杀虫剂类POPs的研究进展[J];癌变.畸变.突变;2007年03期

2 李玉成;张晓蕾;叶云;;淮河中游水环境中PAHs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3 刘莉;陈玉成;于萍萍;;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4 赵彩平;丁毅;叶云;李玉成;;淮河中下游干流贝类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5 胡春华;周文斌;陈文芳;王毛兰;;江西省不同利用方式土壤DDT残留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6 陈宇云;朱利中;;地表水体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7 郑曦;姚俊华;蒋欢;韩宝平;;骆马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8 葛冬梅;韩宝平;郑曦;;微山湖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风险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9 况敬静;饶德田;;颖河和涡河沉积物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以及对淮河干流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8期

10 陶雪琴;孙观秋;欧永聪;卢桂宁;周康群;;一株菲高效降解菌的环境适应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利民;大河控制性影响下的陆架海沉积有机质的“源—汇”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立君;复合阴离子改性铁盐絮凝剂处理稠油石化污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康跃惠;珠江三角洲一些水体沉积物中毒害有机污染物分析及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4 朱广伟;运河(杭州段)沉积物污染特征、释放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5 张祖麟;河口流域有机农药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其风险影响评价[D];厦门大学;2001年

6 田蕴;海洋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7 林建清;生物标志物法研究多环芳烃对海水养殖鱼类的毒性效应[D];厦门大学;2002年

8 马保华;Aroclor 1254对小鼠生殖毒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吴莹;渤黄东海及其若干河口的烃类有机地球化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蔡立哲;河口港湾沉积环境质量的底栖生物评价新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晓梅,单正军;我国农药生产、使用状况及环境影响因子分析[J];安徽化工;1999年06期

2 陈云增;杨浩;张振克;秦明周;;水体沉积物环境质量基准建立方法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3 吴启航,麦碧娴,陈永亨;珠江广州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富集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4 林峥,麦碧娴,张干,盛国英,闵育顺,傅家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定量分析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J];环境化学;1999年02期

5 ;Bioconcentr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roots of three mangrove species in Jiulong River Estuary[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年02期

6 朱先磊,刘维立,卢妍妍,朱坦;燃煤烟尘多环芳烃成分谱特征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1年05期

7 党志,黄伟林,彭平安;天然地质样品有机质组成对菲吸附-解吸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8 罗雪梅,刘昌明,何孟常;黄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9 姜福欣;刘征涛;冯流;王婉华;;黄河河口区域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10 罗孝俊,陈社军,麦碧娴,曾永平,盛国英,傅家谟;珠江及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来源[J];环境科学;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曦;温洪宇;韩宝平;葛冬梅;;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风险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11年04期

2 刘俊文;解启来;王琰;徐s,

本文编号:2105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105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f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