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Abstract]:The legal system is an organic whole of all laws in a certain area according to certain logical structure. Different soci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determine different legal system structures, and thus profoundly affect people's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legal system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legal departments according to the object and method of legal adjustment. 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seven legal departments and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legal norms. Seven legal departments are: constitution and constitution-related law,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administrative law, economic law, social law, criminal law, procedural and non-procedural law.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legal norms are: laws,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local regulations, autonomous regulations and separate regulation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It regards the constitution and its related laws as the legal departments juxtaposed with the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s, which cannot reflect the status of the fundamental law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does not recognize the division between public law and private law. Make our country legal system structure appear logical faul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elements of the legal structure under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system, it makes people realize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inevitable, and should highlight the "mother law" status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divide public law and private law into two parts: public law and private law. And the three major jurisdictions of social law make the private law which lacks the foundation of legal cultur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social law that lacks the enforcement mechanism can develop and perfect rapidly. To establish a constitution-led pyramid-style, logical rigorous, coordinated content of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structure.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雯;;试论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2 王琰;;论法律多元观的兴起[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3 刘萃;刘坤;诸小燕;;论我国风险投资法律体系的构建[J];学理论;2011年23期
4 孔涛;;试论廉政建设法律体系的有效建构[J];青春岁月;2011年18期
5 李永忠;;试论基于服务型政府的我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构建[J];行政与法;2011年08期
6 张传伟;;我国社区矫正法律体系构建研究[J];东岳论丛;2011年07期
7 苏彦新;;法律体系的实践化与社会管理的法律化[J];法学;2011年08期
8 王维;;浅谈法律不是万能的[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9 艾红梅;胡瑞琪;;略论道德与法律的互补整合[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10 崔晓旭;;主权视角下的法律探析——《社会契约论》第二卷解读[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剑琴;;论循环经济立法的科学内涵[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2 严利;叶鹏飞;赵燕;;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体系的国际比较与框架设计[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韦剑;;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李庆保;孙豁然;;完善我国矿业法律体系的思考[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叶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法律思考[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6 周岚;;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7 文伯屏;;论环境资源法律体系[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8 杨鸿台;;构建物流法律体系 保障物流产业发展[A];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石化杯”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成红;张辉;;论我国电力法律体系的完善[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10 王强;;加拿大移民法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21世纪出入境(移民)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国胜 李刚 马跃峰;我国的法律体系符合国情[N];人民日报;2009年
2 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朱智玲;完善环保行政法律体系推进“低碳社会”建设[N];镇江日报;2010年
3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 李林;法律体系形成的五项标准[N];人民日报;2010年
4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游劝荣;法律体系的“中国特色”[N];人民日报;2010年
5 胡水君;法律体系在民主法治进程中的作用[N];学习时报;2010年
6 莫纪宏;法律体系要以宪法为核心[N];学习时报;2010年
7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殷泓 王逸吟;法律体系: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N];光明日报;2011年
8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 周锦尉;法律体系彰显政治文明进步[N];解放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张维;公法上的义务能外包吗[N];法制日报;2011年
10 莫纪宏;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应怎样表述为宜[N];学习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仁富;中国竞争法律体系及其协调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王继军;论公法与私法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侯彦杰;国有森林资源法制化管理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曾坚;信赖保护原则研究:以法律文化和制度构建为视角[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邹志臣;行政契约基础理论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申琦;手机信息传播法律与管理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钟瑞栋;民法中的强制性规范[D];厦门大学;2007年
9 赵小芹;行政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左佳;完善中国环境规制法律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宛吟竹;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反思与重构[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张春燕;论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建设[D];湖南大学;2007年
3 韩冰;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韩玉龙;试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完善[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谢峰;中国风险投资法律的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贺书霞;中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官旭明;我国洗钱犯罪法律规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白雪;可持续发展政策与国有经济功能及其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石立山;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赵娇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27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127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