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与民商私法的趋同化
[Abstract]:The so-called assimilation of law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law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re gradually absorbed and permeated by each other on the basis of the increasingly develope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thus tend to be close to or even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The phenomenon of legal assimilation in the field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private law is not only long history, but also extremely strong. The commodity economy develops day by day and breaks the national boundary development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fundamental reason lies.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simple commodity economy in ancient Rome promo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rst complete private law system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at the same time, it immanded this private law system with an objective, rationalistic and universal character. Thi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pread of Roman law in later generations. The developed commodity economy in modern countries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universal inheritance of the tradition of Roman private law by moder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but also leads to the mutual reference and penetration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private law in modern countries. The strategic goal of developing market economy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assimilation of Chinese civil and commercial private law and international civil and commercial private law has become a historical necessity.
【作者单位】: 中共威海市委党校!山东威海264200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50014
【分类号】:F4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3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章礼强;汪文珍;;市民社会、(市)民法及其构建论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马特;;人格权与宪法基本权关系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章礼强;后现代主义与民法方法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杨光;傅文魁;;刑事和解与公诉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朱富强;;协调和监督两类功能的角色变化与法律的未来发展——兼论法律的本质功能及其现实异化[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郝建臻;;干部作风建设的法理学解读[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马旭东;;试论罗马法对伊斯兰法的影响[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吴斌;陈慧;;盐业契约自由与国家干预之初探[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9 徐东;;行政合同若干理论问题研究[A];2002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2年
10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8 金道铭;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琪;论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刘艳荣;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陈志刚;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王钢;故意杀人罪立法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章挥;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喻睿之;论民事主体类型的演进[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杨丽;死亡赔偿金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文丽;论我国物权法之公示公信原则的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童泽福;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性及其内部控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晨;罗锋;;试析“三网融合”的背景及意义[J];现代视听;2010年12期
2 刘排功;朱纯;;欧盟各国会计趋同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1年03期
3 刘金星;;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研究[J];会计之友;2011年16期
4 周志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学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5 周玉战;;关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J];乡镇经济;2007年01期
6 杨慧兰;;我国地方政府支出的地区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7 黄丽霞;;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其启示[J];财会月刊;2009年02期
8 何菁;吕康娟;;新温州模式和新苏州模式的趋同[J];管理观察;2009年15期
9 万凯;贺丽锦;;CAS20与IFRS3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年06期
10 李翠;吴杰;;国外会计准则的变迁及其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颖玲;汪祥耀;;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有关设想[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2 陈德刚;;IASB与FASB概念框架联合项目——计划、进展与评析[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王晓薇;;日韩两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最新进展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宋京津;;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杜锐;张大玉;;浅议全球化进程中的建筑趋同[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曹广忠;;中国省区城镇化进程的分异与趋同[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沈能;;基于专利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8 梅廷义;刘斌;;AC型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对车辙的影响[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9 孙小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研究[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沈能;刘凤朝;;基于专利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川;产品趋同,怎么卖?[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2 苟洪斌;开放不是“趋同”[N];解放军报;2000年
3 孙洪波;品种“趋同”要避开[N];农民日报;2000年
4 志成;时尚与趋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5 新华社记者 訾红旗 李钧德;警惕新的农业结构趋同[N];人民日报;2000年
6 高新才 张继良;产业规划应避免趋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7 兰岚;趋同不如求异[N];中国石油报;2000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赵可;在涉及自我利益的案件中自任法官是不公之举[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罗仲伟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趋同的企业文化[N];中国信息报;2000年
10 孙曙生;法治的三维:真、善、美[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利芳;基于趋同的会计准则变迁与会计准则执行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冯剑;日本公司治理变革中的惯性与趋同[D];复旦大学;2005年
3 张鸿武;趋同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祝晓宏;新加坡华语语法变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庄渝霞;社会生育成本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王志华;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同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迎霞;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2 王念;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王荣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陈睿;企业会计准则(2006)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张月伟;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许峰;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协调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7 宋帮俊;公司治理模式趋同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隆;中国保险会计准则的构建模式及路径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许仕芳;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蒋伟;地区趋同与中部崛起[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31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13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