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第三方物流经营人法律责任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2 20:03
【摘要】: 物流尤其是第三方物流最近十几年在发达国家很受重视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与欧、美、日等物流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巨大差距;不过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同时也蕴涵着无限的潜力和无穷的挑战。如果得到政府政策的正确导向和完备的法制环境的扶持,相信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近几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大量促进物流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到国家支持发展物流业并给予财政支持等,各地也陆续出台政策扶持物流业的发展,其中上海于2006年提出要建立国航中心,与此相适应,上海在信息系统、公路等方面加强建设,为物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已经为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而不断努力。 第三方物流营人也即运营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其发展需要许多支撑,,而物流系统支撑要素中最直接、最基本、最稳固的要素就是法律规范,这也是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和信赖的要素。法律责任是法律规范的核心,因此要讨论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法律扶持,就不得不涉及法律责任的确定问题。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较晚,至今尚没有一部物流专门法规,实践中第三方物流经营人是依据合同(本文称第三方物流服务合同)来运营的。而合同的内容也主要就是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因此,笔者试图仅就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法律责任这一块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 我们知道,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具有一般性,限于篇幅,本文所研究的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法律责任是仅就民事责任而言的。而且,由于本文主要是研究实践中第三方物流经营人责任承担问题(即第三方物流服务合同中约定的法律责任),因此这里所讨论的法律责任也就是违约责任。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在物流经营中会有不同的身份,参与不同的法律关系,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其中其与物流需求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由于无现成法律可循,因此显得较为复杂,从而较难厘清法律责任的承担,因此,笔者仅就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对物流需求企业承担的违约责任进行研究。 第三方物流经营人与传统的物流企业相比,运营在更加复杂的责任环境中。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并不像传统物流企业一样仅仅作为物流需求企业的代理人,也不是仅仅作为物流服务合同的当事人,他兼具两种不同的身份,从而其法律责任的确定上也应根据其不同的身份来决定。但由于实践中其更倾向于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合同的当事人,因此其作为物流需求企业代理人的身份相对弱化。本文所研究的第三方物流经营人主要是就其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合同当事人的身份而言的,法律责任的探讨也是基于其在第三方物流服务合同中所应负的法律责任。本文在探讨第三方物流经营人法律责任的同时,结合我国的法律实践及理论界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新颖观点:统一责任制应作为第三方物流经营人责任制的基础,将来物流立法中应确立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责任限制制度,应制定第三方物流服务合同法及设立物流综合责任保险制来预防和救济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责任风险等。 笔者综合采用案例分析、举例分析、图表分析、对比分析、分类法等说明方法将文章结构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以介绍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及第三方物流服务合同的基本概念为文章的开头,这作为全文的铺垫和基础。这些概念的厘清对研究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法律责任归责原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笔者不惜花了大量笔墨。 第二部分研究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法律责任归责原则,这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国际国内尚无有关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统一立法,物流各环节的法律规定又千差万别,造成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在法律责任的确定上存在很多问题,围绕第三方物流服务合同及《海商法》、《合同法》本文对此进行一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将来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如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应采用统一责任制及应享受责任限制权利等。 第三部分,文章归纳和总结了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责任和风险,探讨了几种防范与救济措施。其中提出建议我国应制定第三方物流服务合同法及建立第三方物流综合责任保险制度以降低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责任风险负担。 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社会宏观环境的完善、政府的大力扶持,也需要自身的不断完善,本文仅从法律责任层面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这对促进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健康和谐发展显然是不够的。但笔者能力有限,不足之处,万请赐教。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2.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敏;第三方物流的新突破与实施分析[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2 郭晓莉;;对军队后勤保障引入第三方物流的研究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12期

3 高玲;姜忠辉;;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策略[J];学理论;2010年04期

4 郭战伟;;第三方物流的监管法律瓶颈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年01期

5 朱春燕;论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台声.新视角;2005年04期

6 金峰;;对军队系统引入第三方物流的初步探讨[J];硅谷;2008年06期

7 朱意秋,贾嘉,刘丹,刘旭;青岛市第三方物流市场分析与发展构想[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史沛涛;第三方物流发展及对策简述[J];理论学习;2004年09期

9 邢岗;浅议中国邮政开展第三方物流的差距与对策[J];理论导刊;2004年02期

10 刘玉兵;张炳彦;王晓东;;第三方物流在军队中应用的研究[J];物流科技;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丹;;基于ERP的第三方物流管理[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8年

2 戴勇;;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环境驱动下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合作联盟[A];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雄;;2003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回顾与2004年展望[A];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3年

4 ;一汽-大众建立第三方物流备件供应模式[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5 郭红彦;;第三方物流 邮政你准备好了吗?[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第三方物流的战略核心[A];全国中心城市道路运政管理工作第十七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蔡淑琴;梁静;鲍晓莉;付红桥;石双元;;基于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共享信息模型[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江春雷;杨敏才;王槐林;;传统储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的对策分析[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物流[A];2003北京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年会专刊(2)[C];2003年

10 李自然;;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案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蓝天云;第三方物流规模超600亿元[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加快构建高效顺畅的第三方物流体系[N];四川日报;2011年

3 吴崎右;欧美日第三方物流比较[N];中国水运报;2003年

4 国家国内贸易局 关觉;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N];国际商报;2000年

5 徐文静;精确第三方物流[N];国际商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刘正午;医药第三方物流将成主流?[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朱艳燕;第三方物流外包[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8 乔俊杰;围绕产业结构做文章 第三方物流在荣成获突破[N];国际商报;2009年

9 普天物流规划设计研究所 胡涵清;行业整合,第三方物流迎利好[N];中国食品报;2010年

10 记者 黄颖;抓住战略契机 扎实开展工作 全力推动成都第三方物流发展[N];成都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建安;第三方物流民事法律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陆昱博;基于业务分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王晋岳;论刑事责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3年

4 覃东;我国会计法律责任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5 叶伟龙;基于细分市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李明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之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王晓东;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朱中一;法治视野中的中国行政指导[D];苏州大学;2004年

9 文建秀;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尚明;反垄断法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则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侠;第三方物流经营人法律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张颖;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法律地位及其责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庄耀;汽车整车第三方物流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李晓芬;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5 刘立旺;ABC/ABCM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王新云;第三方物流供需联盟构建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7 刘洪深;第三方物流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8 王宇楠;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和竞争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9 吴海鹏;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实时物流战略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10 张春;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06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306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1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