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与弱势群体的财税法保护
[Abstract]:What exactly is China's economic law? Is there a need for independence? How does it adjust many soci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with civil law, commercial law, administrative law and social law and other legal departments? This group of papers published by our organization,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task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expounded thoroughly from the theory of economic law to the social practice of economic law, which is persuasive to a certain extent. Recommended to the reader.
【作者单位】:
【分类号】:D92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莉;对中国农民的政治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2 刘怡;杨长ng;;中国传统文化与纳税人意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任慧;从税法角度看公司的社会责任[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蒋永福;李京;;信息公平与公共图书馆制度[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年02期
5 高秋丽;陈欣;;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弱势群体的保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1期
6 卫兴华,孙咏梅;2004年政治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综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鲍传友;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熊丽华,李天珍,杨强;论残疾人全民健身的社会制约和社会动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9 蒋永福;刘鑫;;论信息公平(二)[J];图书与情报;2006年01期
10 樊金娥,金楠;弱势群体: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孤独者[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栾国华;;建设和谐农村的五项财税法律原则[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顾文琳;;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初探[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江涓;;税收公平原则与公债制度优化[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丽丽;;模式的再生力量──论新形势下财政监督的法律模式选择[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闫韬论;;政府采购制度视野下的社会弱势群体保护[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恩惠;郝琳琳;;在公平原则下完善个人所得税法[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勇;陈康海;;建立健全我省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制度思索[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冯建军;;社会公正与教育公正[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周绍斌;;从物质保障到精神保障——老年保障的新趋势[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彭何芬;陈浩;;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谈老年人丧偶和危机干预——对一家庭悲剧个案的反思[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朝明;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2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中;刑事诉讼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刘华安;当代中国政治稳定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李建华;社会发展中的公正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徐晓海;制度公正的日常生活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7 吴宁;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D];吉林大学;2005年
8 徐充;中国经济转型期城镇贫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殷勤;“三农”问题的国家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罗华荣;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权益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亮辉;公共组织和企业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不同点之比较[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陈云;城市化本质与中国城市化实现途径[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孙钰明;中美税法之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邓湖川;高校贫(特)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芳;当前我国社会乞讨现象的调查与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史煜虹;论新闻传播的正义问题——从弱势群体的角度看新闻价值与新闻伦理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7 朱凤义;社会弱势群体权利及其法律保护[D];吉林大学;2004年
8 刘春媛;我国老年人娱乐具的开发与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9 王(王争);纳税人权利保护探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林志强;法学视野中的社区青少年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峻;张怡;;税法理念探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经济法论丛》稿约[J];经济法论丛;2005年01期
3 ;《经济法论丛》稿约[J];经济法论丛;2001年02期
4 王潇雅;;论经济法的正义价值[J];时代金融;2011年21期
5 李楠;;新时期弱势群体经济法保护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1期
6 张国龙;;经济法和民营企业[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7 田一麟;;对经济法价值的探讨[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3期
8 翟相娟;;经济法视阈中的利益观[J];河北法学;2011年07期
9 李文莉;;经济法生态化:范式变革[J];特区经济;2011年07期
10 黄艳群;;浅谈案例演示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富青;;公司资本制度:设计理念与功能的变革——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立法观念的转变与路径选择[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2 江永强;;经济法特征之我见[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江永强;;经济法特征之我见[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4 刘雁翎;;从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考量经济法的独立性[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5 文绪武;;经济法的时代精神·法律和谐·社会和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秦守勤;;论经济法的和谐理念[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志文;;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法的关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谭喜祥;;经济法与和谐社会关系初探[A];2006年湖南社科联学科前沿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王树义;;从理念到制度——循环经济立法之管见[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10 王义兰;;从经济法角度谈政府转型[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银杰;经济法与构建和谐社会[N];天津日报;2005年
2 记者 袁京;十三省市区经济法学术研讨[N];北京日报;2008年
3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蒋悟真;经济法的法域归属及其思维变革[N];光明日报;2009年
4 张建容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5 《法学杂志》原主编 周恩惠;经济法应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保障和促进[N];国际商报;2009年
6 李业顺;经济法在新形势下的特殊使命[N];国际商报;2009年
7 吴长军;以时代为己任 以严谨为基石[N];国际商报;2009年
8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守文;观察经济法的风险维度[N];国际商报;2010年
9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屈鑫 王天奇 种柏旭;经济法眼下的“消费券”畅行[N];中国纺织报;2010年
10 石涛 李志芳;经济法有没有原理?[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彩申;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雍灵;经济法视野中的公平[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薛克鹏;经济法定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5 吴荻枫;论我国经济法的司法救济[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单飞跃;经济宪政哲学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殷洁;区域经济法论纲[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张武;政府经济职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张秋华;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权的历史梳理与法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戈;银行监管经济法理念与现实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王立挺;论经济法的双重性[D];华侨大学;2001年
3 郭伟;效率与公平之经济法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继炜;论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D];重庆大学;2009年
5 何敏;行业协会的经济法主体地位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6 徐雪山;论经济法的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魏琴;论政府干预行为的经济法规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贺艳梅;论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法保护[D];湖南大学;2006年
9 刘亚丛;经济法与法治模式的关系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10 崔晓荣;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法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55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45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