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普通法上的善意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08 07:52
【摘要】: 本文以英美法中的善意原则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对于善意的相关规定,就民商法领域中有关善意的理论和实务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普通法上的善意制度,经常与诚实信用原则一同被提及,是普通法上重要的法律原则之一,其不仅赋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籍此来衡平双方权利义务,消除不公平因素,保障公平正义,而且满足了复杂多变的市场对法律的弹性、补充性、平衡性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交易安全,实现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 善意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保持诚实的心态和相当的注意。它包含了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善意要求主观的真诚,要求合同当事人怀有善良的合同动机、谨慎的合同心态、互利的合同目的;第二,善意要求守信不欺的客观行为,它包括了缔约之初不欺诈的言行,履行合同过程中相互协力,履行完毕后互守随附义务等;第三,善意要求公平合理的利益结果,合同当事人通过一切合同行为最终应当实现一种利益平衡。 善意制度在普通法中运行良好,对英国、美国等普通法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希望通过对善意制度的研究达到以下目的:第一,通过介绍普通法上的善意制度,让学术界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取长补短,从普通法的善意制度中受到启示,完善我国诚实信用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善意的概念入手,在善意的概念化进程中逐渐发掘善意,指出善意在原则上是不可正面定义的,并进一步介绍了“排除器”式的定义方式。然后深入历史,分析善意制度从古罗马法开始到美国《合同法(第二次)重述》的历史演进过程,并对善意制度受经济、文化、宗教等影响因素的演化路径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力求做出一些抽象的归纳和总结。 第二部分是善意制度的静态理论研究。由学术观点介绍开始,在揭示了善意的本质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善意的法理基础,为善意的合理性找寻理论依据,得出结论,即善意受到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浸染,是道德的法律化,并且如法律经济主义所言是为了防止机会主义,提高合同效率。 第三部分是善意制度的动态研究,列举案例,并对案例依照普通法的法律逻辑与思维方式进行分析,认为善意是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演进。同时,通过个案分析回应验证前述善意的概念及善意理论的部分观点。 第四部分笔者在对善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出发对善意制度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对比,结合我国的法律体系现状,对如何更好地运行诚实信用原则提出了建议。 本文主要从普通法的视角出发,特别是在概念部分和案例部分,主要依循了英美法系的法律逻辑和思维方式,因之,相关理论抽象,命题归纳及逻辑路径与大陆法系有着较大差异。有鉴于此,文中力求在两大法系间寻找共同的价值基点及制度介质,通过比较研究方法求同存异,籍此展示普通法之特质,也在静态的理论部分做了一些抽象的归纳和总结。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光;;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古代法与近代私法主体之比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唐蕴锋;交易成本与不公平的救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龚怀林;;法律运行伦理追问的依据和向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罗先奎;;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陈宏伟;民法中意思表示错误类型及其救济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叶方兴;;道德法律化必然遭遇困境吗?——与戴茂堂教授商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7 王永剑;;论《雷雨》的基督教结构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8 张占奇;;两大法系关于信赖利益保护历史演进之比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水文雯;;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上帝母题[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朱平;陈敏;;土地市场化条件下的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寿平;刘毅;;构建诚信制度与践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单民;上官春光;;多重视角中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5 朱富强;;不完全契约、法律协调失败与自我约束机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雷兴虎;刘斌;;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9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旭军;梁静;;行政合同司法救济类型化探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骏;论美国纵向限制法律规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静;资产支持证券的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赖荣华;论共同共有[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晓圆;合同解除若干法律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赛武;保险法告知义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宗来;论债权让与中禁止让与特约的效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肖唯;论我国新《保险法》中的弃权和禁止反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楠;大学生求职信中诚信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闫立忠;公民体育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杨万顺;《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新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召强;论我国合同法上的显失公平规则[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71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471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8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