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商法论文 >

模化城市生活垃圾衍生燃料制备及热解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9 21:05
【摘要】:为保证城市固体废弃物(MSW)或垃圾衍生燃料(RDF)研究过程中所用样品的典型性和可重复性,首先根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典型组成人工配制了垃圾衍生燃料(aRDF),分析了aRDF的组成,采用热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TG 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aRDF的热解特性,并采用差减微商法计算了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aRDF体现了我国MSW构成的主要特点,且与实际焚烧等过程的垃圾原料更为接近;aRDF在低温热解过程中,氯的释放与芳族化合物的产生处于不同的温度区间,并且缓慢的升温速度加大了HCl和芳族化合物释放的温度区间差异。这为避免高温下HCl对设备的腐蚀、减少甚至消除PCDD Fs的形成提供了可能。aRDF的热解反应为一级反应,其活化能在64 6kJ mol~136kJ mol的范围内变化。
【图文】:

图谱,失重,温度区间,热解


化利用的原料。3·2 aRDF热解特性 aRDF热解的典型TG曲线见图1。由图1可知,aRDF热解时都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失重阶段,并且失重阶段的温度区间随升温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表5列出了从TG曲线上得到的aRDF在不同的加热速率下的失重温度区间。图1 aRDF热解的典型TG图谱20℃/minFigure 1 Typical pyrolysis TG diagram of aRDF 20℃/min表5 aRDF热解失重阶段所在的温度区间Table 5 Temperatures at which weight loss occurred    during aRDF pyrolysisHeating rate℃/minTemp·range covering the1st weight loss duringaRDF pyrolysist/℃Temp·range covering the2nd weight loss duringaRDF pyrolysist/℃20 278-370 370-60010 250-330 330-6003 235-330 330-600  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热解升温速率的增加,两失重阶段的温度区间都向高温区推进;对于第一失重阶段来说,其温度区间基本上都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加而变宽;与其他研究者得出的结论相似[11,12],RDF的热解可以用两段动力学模型来表示

FTIR图谱,热解,特征峰,芳香族化合物


Figure 2 Typical FTIR diagram of evolving gas from pyrolysis    of aRDF 3℃/min  aRDF热解释放气体的典型FTIR图谱见图2。从图2可知,随着温度的增加,在约160℃时在2780·4cm-1处出现一个明显的双峰(HCl)[19],在240℃HCl的释放速度达到高峰,然后在280℃左右完全消失。在HCl释放的温度区间,吸收峰3850cm-1/1650cm-1、2230cm-1/670cm-1、1800cm-1、1374cm-1、1100cm-1~1200cm-1分别是H2O、CO2、羰基、SO2和甲酸等化合物的特征峰。与此同时,在HCl开始析出至释放完的温度范围内(150℃~280℃),一直没有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峰的出现:在FTIR谱图的3030cm-1和1600cm-1~1500cm-1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光,董雅文,金浩波,黄卫;城市垃圾处理与管理对策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2期

2 郭小汾,杨雪莲,陈勇,谢克昌;垃圾中可燃物的燃烧动力学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1999年01期

3 李爱民,李水清,严建华,任远,李晓东,池涌,岑可法;有机垃圾在外热回转窑内热解的产物分析[J];自然科学进展;199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宪生,沈吉敏,厉伟,解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4期

2 陈一清;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法对地下水的影响[J];北方环境;2001年02期

3 王晋;李定龙;张凤娥;;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4 周贻平;李英花;唐植成;;渗滤液厌氧生物处理运行特征的实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0期

5 潘丽敏,刘群,陈春生;煤中低分子化合物生烃意义初探[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6 邹莲花,龙燕,曹学新;21世纪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展望[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3期

7 闵庆文,裴晓菲,余卫东;我国城市垃圾及其处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6期

8 吴玉琴,彭志乾;城市垃圾污染防治对策探讨[J];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9 祝建中,陈烈强,蔡明招;塑料和橡胶类废物的热物理与焚烧特性研究的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06期

10 蒋建国,王伟,马晓光,黄中林,冯向明;填埋场垃圾堆体平面压实工程试验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永国;;GB474-1996缩分机系统偏差检验公式浅议[A];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电厂化学专委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周素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营对策探讨[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3 袁皓;张崇民;陈书文;翟玉春;;程序升温热重法测定废弃塑料热分解动力学参数[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辉;城市生活垃圾填埋体渗透性能量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欧阳峰;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刘宏远;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的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赵明举;煤与垃圾衍生燃料(RDF)的流化床混烧研究及其酸性气体的脱除[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5 金余其;城市生活垃圾燃烧特性及新型流化床焚烧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冉景煜;固态医疗垃圾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与燃烧特性数值分析及实验[D];重庆大学;2003年

7 何若;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生活垃圾快速降解及其生物脱氮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焦斌权;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李启彬;基于渗滤液回灌的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快速稳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闫涛;循环流化床焚烧炉中生活垃圾燃烧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永功;利用冶金渣余热催化气化城市生活垃圾的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郑苍松;政府合同外包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毅;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张晓婷;医疗垃圾的热解特性与装置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1年

5 徐昕;城市生活垃圾制备衍生燃料(RDF)工艺实验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6 江爱朋;城市生活垃圾典型组分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王丽;循环流化床外置换热器实验研究及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设计和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1年

8 黄文雄;垃圾填埋气产生过程与产气量预测模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余毅;填埋垃圾体气体渗透特性及填埋气迁移过程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10 蔡爱民;GIS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点选址中的应用研究——以芜湖市为例[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宋玉银;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热解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2年03期

2 王伟,袁光钰;我国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与发展[J];环境科学;1997年02期

3 周仕学;内热式回转炉煤热解工艺的焦油产率与性质研究[J];煤炭转化;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文才;李刚;黎明;李洪仁;李秋岩;;七种碘乙酰基苯并-15-冠-5络合物的合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2 毕汝仁,凌大奎,张雅军,张锦茹;N-氧化利福平对照品结晶的制备与分析鉴定[J];中国抗生素杂志;1989年04期

3 董学畅;张淑桂;;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制备与活性测定[J];云南化工;1993年03期

4 王海南;制备方法对Mg-Co-Mo/Al_2O_3耐硫变换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5 郑锦华,吴绍林;乙醛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J];河南化工;1997年04期

6 卫敏,何静,李峰,D G Evans,段雪;TPPTS柱撑水滑石的制备及表征[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9年01期

7 张环华,李秀珍,潘湛昌,肖楚民;纳米CeO_2的液相法制备及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2年02期

8 冯玉君;荧光增白剂CBS-127合成工艺研究[J];河南化工;2003年09期

9 张家伟,纪明艳,宫丽红;高分散负载型超细粒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3年04期

10 张文彬,侯长军,霍丹群,郑书佳;PEU/LCP复合膜制备及其抗凝血性能[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牧云;黄存新;宋庆海;孙加林;;透明多晶尖晶石的制备及应用研究[A];特种陶瓷及金属封接技术基础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袁毅范;周洪斌;梁运;李华;;胺苯磺隆钠盐制备的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吕超;梁小平;高永扬;王剑臣;岳雪梅;辛少波;;氧化铝功能纤维的制备及其应用[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苏移山;张晓元;朱希强;郭学平;凌沛学;;酶法制备低聚木糖[A];2006年全国生化与生物技术药物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良锋;丘泰;;机械合金化法(Ag-Cu_(28))_(80)-In_x-Sn_(20-x)合金焊粉制备的研究[A];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关管用管壳技术进步专辑[C];2007年

6 倪玲;李范珠;;离心造粒法制备生血微丸的研究[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7 李军;姜华;张延平;王新胜;李晓明;尹卫平;王忠东;;柴胡皂苷b2对照品的制备研究[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先学;印万忠;韩跃新;;保护-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粉[A];第九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3年

9 谢继青;姬胜利;王凤山;崔慧斐;曹吉超;;分子硫酸皮肤素的制备、理化性质及抗血栓活性的研究[A];中国资源生物技术与糖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海洪;李子院;;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N];粮油市场报;2000年

2 郭胜民 范晓雯;中药新剂型开发[N];中药报;2001年

3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 张鹏;国家对哪些项目给予支持[N];中国经营报;2001年

4 $$陈建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特种功能材料技术主题组专家,$$中国颗粒研究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为新世纪化学工业发展加速[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清华博士生上台“讲学”[N];科技日报;2002年

6 深大附中高三化学备课组 刘为基 冯吟虎 整理 帅晓波 胡晓俊;深圳高考完全手册·化学篇[N];深圳商报;2001年

7 郭力生;欧洲玩具指令[N];中国国门时报;2002年

8 龚向前;武大纳米科技蓄势待发[N];科技日报;2001年

9 南华;清洁工艺是必由之路[N];中国化工报;2001年

10 蔡永源;电子世界的保护神[N];中国化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联明;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制备、应用及阻燃抑烟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王国庆;杂萘联苯型聚芳醚腈(酮)及其磺化改性超滤膜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刘文波;壳聚糖超细胶囊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郭承华;海燕皂苷及其它活性物质的制备及其生物功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邸垫平;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活性组分的制备及相关基因克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6 于开录;模板法合成一维纳米管阵列[D];天津大学;2004年

7 傅磊;氢等离子体制备纳米硬质合金粉末的研究[D];清华大学;1997年

8 刘建伟;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碳纳米管及其表征[D];吉林大学;2008年

9 冯小刚;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提纯及其紫外光助催化降解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向大雄;8-甲氧基补骨脂素皮肤靶向纳米脂质体凝胶的研究及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旭成;多元无机凝胶体系的制备、组成与结构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2 许秀梅;禽呼肠孤病毒半番鸭分离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周丹丹;SHS法制备铁氧体材料的探索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莫丹;特细砂干混砂浆配制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史洪伟;纳米硒和硒化镉制备方法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6 魏留芳;超级活性炭的制备、改性及其储氢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高宾;化学气相反应法制备IF-MoS_2纳米粒子和纳米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葛强;高效过渡金属氧化物脱氧剂的制备及表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黄伟;柠檬酸盐法制备掺镱氧化镧钇粉体及陶瓷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李宗鹏;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碳纳米管及其表征[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2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flw/2762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0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