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虚假供述的第二道防线:口供实质补强规则

发布时间:2017-10-16 02:30

  本文关键词:虚假供述的第二道防线:口供实质补强规则


  更多相关文章: 虚假供述 排除规则 口供实质补强规则


【摘要】:虚假供述一旦被采信,极有可能导致错案。近年来,我国先后通过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和修改刑诉法,确立了一系列有关口供的证据规则。由于虚假供述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和虚假供述的多样性,它们在整体上防范能力有限。以非法口供排除规则防止虚假供述在我国存在着现实困难和内在困境。同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相比,以口供补强规则实质化作为突破口不仅具有理论根据、比较优势,也具有现实根据。为切实防止虚假供述,必须要结合虚假供述的形成机制和真假供述的识别原理,参考其他国家的口供补强规则,分别从补强证据要求、待补强口供要求、补强对象和程度等方面使口供补强规则实质化。经过非法口供排除规则过滤后的任何口供,只有在特殊情节排除了诱供指供和案情泄露的前提下获得的,并得到了具有证据能力、证明力的被告人供述以外的独立证据或者新证据的印证,且供述中的犯罪客观方面的特殊细节与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基本吻合一致,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虚假供述 排除规则 口供实质补强规则
【基金】:作者主持的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事错案风险分配研究》(项目编号:12BFX059) 中国法学会2013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公诉案件无罪判决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CLS2013C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据统计,我国犯罪嫌疑人在侦讯阶段的自白率接近100%。〔1〕我国每年一审被认定有罪的被告人的数量为100万人左右。〔2〕哪怕是千分之一的虚假口供被法院采信,由此导致的错案数量也是惊人的。近年来,我国媒体披露了一些令人震惊的错案,就证据制度而言,侦查阶段的虚假口供成为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文军;;供证关系与事实认定探微[J];法律适用;2010年12期

2 熊秋红;;刑事证据制度发展中的阶段性进步——刑事证据两个规定评析[J];证据科学;2010年05期

3 李建明;死刑案件错误裁判问题研究——以杀人案件为视角的分析[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4 李麒;;中国传统刑事诉讼文化的双重性格[J];比较法研究;2013年02期

5 刘庆林;试论被告人自白证据价值[J];法学;1957年05期

6 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7 李建明;;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性与合理限度[J];法学研究;2005年06期

8 张建伟;;自白任意性规则的法律价值[J];法学研究;2012年06期

9 陈磊;;吴大全 中国版的“肖申克救赎”[J];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41期

10 李昌盛;;违法侦查行为的程序性制裁效果研究——以非法口供排除规则为中心[J];现代法学;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尚华;;经济犯罪案件中证据的收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吴倩;张旭勇;;沉默权制度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6 王湘;;“无罪推定”与“命案必破”的较量——刑讯逼供之现状与缘由[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林喜芬;;“两个证据规定”颁行背景的理论解读[J];北方法学;2012年01期

8 李训虎;;美国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9 马静华;;侦查到案阶段的人权保障制度研究——实证与比较法上的考察[J];比较法研究;2011年04期

10 陈邦达;;论刑事诉讼中亟需关注的司法鉴定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维智;;合意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其限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易慧琳;;冤案的透视——博弈论视角下的刑事冤案防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玲;;更新法治理念,转换思维模式:浅析“零口供”定罪与沉默权[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洁;徐锡五;;司法亚文化的负向功能[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6 饶辉华;;10年100件公众关注刑事案件的普遍性问题探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张金浪;钟尉函;;隐形的偏好:刑事审判错误预防系统之检视与矫正[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唐艳;姚明平;;刑事案件办案情况说明:从功能背离到制度规范——以西部某法院近三年司法运行情况为实证蓝本[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9 孔维刚;张佩钰;冯海涛;;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10 范述喜;杨世屏;;试论法院判决的既判力——对一起历经十年的刑事案件的评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熊建明;美国最高法院管辖基础及要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冉杰;德性法律论证理论及其应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苏敏华;“罗马规约”程序与证据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夏丹;中国民事审判话语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朱晓云;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6 贺恒;刑事诉讼告知规则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陈光伟;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於旭初;刑讯逼供若干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李江锋;中国沉默权的确立与制度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戚黎娜;论职务犯罪侦查中污点证人制度的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新;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2 陈兴良;限权与分权: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警察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马静华;彭美;;非法审讯:一个实证角度的研究——以S省为主要样板的分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杨宇冠;;中国司法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探索——从构建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历程看中国司法改革[J];证据科学;2010年05期

5 左卫民,周洪波;从合法到非法:刑讯逼供的语境分析[J];法学;2002年10期

6 张泽涛;“议行合一”对司法权的负面影响[J];法学;2003年10期

7 卞君瑜;巫婆点“迷津” 公安办冤案[J];法律与生活;2000年08期

8 韩伟涛;三名无辜者背负五年罪名——退休警察为刑讯逼供付出代价[J];法律与生活;2002年01期

9 刘方权;;案卷中的口供与证据——一个实证的角度[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龚德云;佘祥林冤案背后亟待法治建构的正当侦查程序[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井长水 杨万洲 本报记者 张惠君;[N];法制日报;2005年

2 柯良栋;[N];法制日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陈卫东;[N];检察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欣,许身健;简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补强规则[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赵宁;我国被告人有罪供述补强规则探析[J];犯罪研究;2004年04期

3 邢环中;孤证不能定案——中国版的证据补强规则[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李佳;孙永芹;;论民事诉讼瑕疵证据及其证明力[J];法制与社会;2008年24期

5 张玉;;试论我国口供补强规则之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0年10期

6 赵旭光;王勇;;论口供的补强规则[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赵信会;张朋;;论补强规则的理论依据——以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为视角[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刘雨涛;;证人证言效力之确定[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张吉喜;;论自白补强证据规则[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王晓华;;共犯言词证据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胜全;补强证据规则的适用分析[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西南政法大学 郝yN欣;防止错案发生,应建立被告人供述补强规则[N];人民公安报;2010年

3 吴丹红 黄维智;如何保障认罪口供的自愿性和真实性[N];检察日报;2003年

4 冯慧;同案被告人口供定案须证据补强[N];检察日报;2004年

5 郭华 焦鹏;补强证据的性质认定[N];法制日报;2004年

6 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 刘岳;自侦环节杜绝非法证据须强化“五种意识”[N];检察日报;2011年

7 最高人民法院 刘静坤;被告人翻供后其供述和辩解的采信规则[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军;民事诉讼的书证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曼;未成年证人证言补强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周凯;有罪供述补强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太云;口供规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雷霆;证据补强规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唐景扬;论刑事诉讼证据补强规则[D];湘潭大学;2008年

6 陆红;刑事审判中口供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杨娜;自白补强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泽宇;论我国刑事证据补强规则的完善[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牟桂红;口供补强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张赵慧;刑事诉讼自白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40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040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0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