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法律定位及其制度完善——以法条与司法解释的逻辑解读为基点

发布时间:2017-12-27 13:11

  本文关键词: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法律定位及其制度完善——以法条与司法解释的逻辑解读为基点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民事诉讼 专家辅助人 裁判辅助


【摘要】:根据对法条和司法解释的逻辑解读,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系对鉴定制度的补充,专家辅助人应属于裁判辅助主体,以辅助法院对涉及专门性问题的鉴定意见和案件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认定,但其所发表的专家意见不具有证据效力。专家辅助人在资格确定上应与我国鉴定制度相适应,享有查阅案卷,向当事人、鉴定人和证人发问,要求鉴定人就其鉴定意见作出具体说明,参与法庭辩论,发表"专家意见"等诉讼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和责任。专家辅助人可以通过参与法庭审理和庭前证据交换,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提供辅助,辅助范围也不应限于自然科学问题,但不得就法律适用问题发表意见。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law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supplement to the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auxiliary expert system in civil action in our country, the expert assistant referee should belong to the auxiliary body, to assist the court opinions and case 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issues involving the facts to make correct judgement and determination, but the expert opinion do not have the effect of evidence. The expert assistant in determining eligibility should adapt to our identification system, enjoy access to the files, questions to the parties and witnesses, experts, judges were asked to specify their expert opinions, participate in the court debate, published "expert opinion" and other litigation rights and undertake corresponding obliga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litigation. Expert assistants can provide assistance in oral and written form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court trial and evidence exchange before the court, and the scope of assistance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natural science issues, but they should not com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w.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1
【正文快照】: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将《证据》一章的第72条修改为3条,作为第76条、第77条、第78条。在第77条,将原规定的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并增加第79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或者专业问题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嘉军,李莉;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作为证据种类的困境与未来[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黄敏;我国应当建立“专家辅助人”制度——意大利“技术顾问”制度之借鉴[J];中国司法鉴定;2003年04期

3 杜国明;;专家在诉讼中的地位选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健;;知识产权诉讼中电子证据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李虹;;两大法系有关司法鉴定的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吴洪淇;;边沁、威格摩尔与英美证据法的知识传统——以证据与证明的一般理论进路为核心的一个叙述[J];比较法研究;2009年05期

4 陆春晨;;交叉询问制度对我国鉴定人接受质证的启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陈志兴;黄友锋;;简析意大利国家的“技术顾问”制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付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新动向[J];武陵学刊;2010年05期

7 顾伟;;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质疑[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8 李昊;;法务会计诉讼支持执业规范的构建与完善[J];财会月刊;2010年30期

9 李化;;从容隐制度看近亲属拒绝作证权在我国立法的可能性[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陈宝;;建立司法鉴定人资格准入制度探究[J];重庆与世界;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武树辰;;无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悬赏征集使用公开证据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绝对性——评《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审判证据和定案的若干意见》第52条[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伟莉;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唐世齐;刑事判决说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刘晓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权力、程序、文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俞亮;证据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李军;民事诉讼的书证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李明;在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D];四川大学;2005年

8 宋强;书证若干问题探讨[D];四川大学;2005年

9 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张嘉军;民事诉讼契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震宇;电子证据可靠性问题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鹏翔;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张志钢;论我国行政诉讼专家证人制度的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6 臧柯;试论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在我国的适用[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晓梅;司法委托相关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裴旭文;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辉;法务会计在我国经济诉讼案件中运用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何晓丹;中德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继军,谢文哲;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制度弊端评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毕玉谦;证人制度与人证方式之确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主要问题透视之三[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谭秋桂,冯林;对民事诉讼证据概念和分类的再思考[J];法学评论;1999年01期

4 蔡定剑;关于前苏联法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22)[J];法学;1999年03期

5 樊永富;专家意见证据地位的确立与理解适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卢永红;论专家证人——美国专家证人制度的启迪与中国司法现实的思考[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7 张嘉军,李莉;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作为证据种类的困境与未来[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裴苍龄;论证据的种类[J];法学研究;2003年05期

9 沈军,俞天都;关于建立专家证人制度的法律思考[J];人民司法;2002年01期

10 黄敏;我国应当建立“专家辅助人”制度——意大利“技术顾问”制度之借鉴[J];中国司法鉴定;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刚;略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章志成;;浅谈建立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J];森林公安;2007年05期

3 黄敏;我国应当建立“专家辅助人”制度——意大利“技术顾问”制度之借鉴[J];中国司法鉴定;2003年04期

4 莫于川;;从专家辅助人制度看司法潮流[J];人民检察;2006年21期

5 陈英慧;论鉴定结论的质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张水勇;;各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比较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张水勇;;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刍议[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8 刘立霞;张水勇;;论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及其诉讼程序[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杜国明;;专家在诉讼中的地位选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3期

10 周士敏;试论建立审查鉴定结论的新机制——设置专家辅助人质证制度[J];人民检察;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英华;徐绍伟;;法院法医技术审核制度与专家辅助人制度比较[A];全国第十二次法医临床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汪卫东;;对单位是否具有证人资格的若干法律思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余林媚;;试析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来晓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处分权及其完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宋平;;盐业诉讼中的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研究——以盐业诉讼制度史为视角[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6 刘立军;;论自认的法律效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王晖;;民事诉讼中自认规则探析——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的解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陈卓伦;赵飞;;律师主导民事诉讼,推动建设和谐社会[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王书瀚;;民事申诉制度研究的新视野——以申请检察机关抗诉发动再审为中心[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周勇;;论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和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方式改革与诉权保护原则[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江 伟 孙邦清;民诉法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立法框架[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记者 董国勋;促进法院提高执法水平[N];大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陈球;法院不得拒接诉状[N];南方日报;2006年

4 王丽丽;他见证了民诉法50年立法进程[N];检察日报;2006年

5 本报法律组;侵权行为已行政处罚可否再提起民事诉讼?[N];检察日报;2007年

6 毛磊邋刘晓鹏;民诉法修改五大焦点[N];人民日报;2007年

7 李连群;浅评新《民事诉讼法》对执行难问题的解决[N];江苏经济报;2008年

8 徐小年;民事诉讼中罚款的理性分析[N];江苏经济报;2008年

9 吴坤;首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等[N];法制日报;2007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毛立华;新民事诉讼法中再审制度的变革[N];法制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加锋;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诉讼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刘金华;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胡军辉;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陈韦利;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纠纷案件程序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蓝冰;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于鹏;民事诉讼证明妨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林祈福;民事诉讼程序保障理论发展与释明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许少波;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伟;民事程序选择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浩;论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2 朱惠晓;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的构建[D];郑州大学;2006年

3 曲升霞;民事诉讼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4 陈丽玲;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翁巧斌;论民事诉讼中的诚实信用原则[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李敏;民事司法的宪政维度[D];厦门大学;2006年

7 周瑞晓;论民事诉讼中的不起诉契约[D];郑州大学;2007年

8 纪华;论自由心证原则[D];苏州大学;2006年

9 平文林;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段丽丽;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41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341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2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