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群体性损害赔偿诉讼的类型化分析
本文关键词:消费者群体性损害赔偿诉讼的类型化分析 出处:《中国法学》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团体诉讼 小额分散性侵害 大规模侵害 公益诉讼
【摘要】:在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中,因单个受害人系争利益大小诉讼类型迥然有异:利益微小者,受害人难有起诉动力,通过受害人授权以贯彻程序保障毫无意义,须由法律直接赋予团体诉讼实施权,制止违法行为、超越填补损失成为其一般目的;利益重大者,为诉讼经济考虑,亦有适用群体诉讼的必要,但诉讼实施权须由受害人明示授予,以保障其程序利益与实体利益,补偿损失、救济个体权利仍为这类案件的主要目的。消费者群体性损害赔偿诉讼的上述分化在两大法系国家及地区主要群体性诉讼中已经显现。以此来考察我国的群体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高成本决定了其无力救济小额分散性利益,其在救济大规模利益方面的困境则可通过程序保障的实质化加以缓解;公益诉讼应定位于对小额分散性利益的救济,以契合其公益性的要求。
[Abstract]:In many cases of infringing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litigation because of the individual victims' competing interests: the victims have no motive power to sue if the interests are small. It is meaningless to carry out the procedural protection through the authorization of the victim, so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law to directly endow the enforcement power of the group action, to stop the illegal act, and to transcend the compensation of the loss as its general purpos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procedural interests and substantive interests, 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group action, but the right to implement the lawsuit must be expressly granted by the victim in order to protect its procedural interests and substantive interests, and to compensate for the loss. The above differentiation of consumer group damages litigation has already appeared in the main group litigation in the two legal system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group action in our country, the individual right of relief is still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kind of case. System. The high cost of the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system determines its inability to relieve the small and dispersed interests, and its plight in the relief of the large-scale interests can be alleviated by the substantial nature of the procedural protection.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hould be oriented to the relief of small and scattered interests in order to meet its public welfare requirement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D925.1
【正文快照】: 随着公益诉讼入法,在我国形成了公益诉讼与代表人诉讼二元并立的诉讼内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但二者又都存在着难以破解的困境。就公益诉讼而言,主要问题在于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以明确其适用对象和范围。尽管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明确将污染环境与侵害众多消费者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三木浩一;姚丽君;;日本的消费者团体诉讼制度[J];研究生法学;2010年01期
2 吴泽勇;;论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撇去不法收益之诉[J];当代法学;2010年03期
3 吴泽勇;;集团诉讼在德国:“异类”抑或“蓝本”?[J];法学家;2009年06期
4 井上匡子;町村泰贵;今井弘道;赵莉;;法哲学观点看日本消费者问题及立法之解决[J];金陵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章武生;杨严炎;;我国群体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J];法学研究;2007年02期
6 许浩;;“我不是刁民”——对话中国“公益诉讼第一人”丘建东[J];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26期
7 吴泽勇;;德国团体诉讼的历史考察[J];中外法学;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嘉军;扩张与限制:试析两大法系两种不同反诉观——兼论我国反诉制度的未来走势[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应星;;行政诉讼程序运作中的法律、行政与社会——以一个“赤脚律师”的诉讼代理实践为切入点[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郭雳;;美国证券集团诉讼的制度反思[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4 俞惠斌;;示范诉讼的价值再塑与实践考察[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5 刘学在;;团体诉讼制度概念辨析[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6 孙青平;;美国证券民事诉权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影响[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7 张旭东;;我国群体诉讼制度构建的法经济学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肖建华;杨兵;;对抗制与调解制度的冲突与融合——美国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6年04期
9 陈巍;;欧洲群体诉讼机制介评[J];比较法研究;2008年03期
10 潘剑锋;刘哲玮;;论法院调解与纠纷解决之关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展开[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肖建国;;群体性利益的保护与公益诉讼——以民事诉讼为中心的研究[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2 王小钢;;论污染防治法中的环境公益诉讼条款——兼评2008年《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八条[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雷遥;华敏洁;韦苇;;论行政诉权的保障与规制——以行政审判权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章武生;;论我国群体诉讼价值和功能的发挥——兼评我国代表人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5 王振清;胡浩立;;从董必武法律思想谈司法拘留制度之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6 章志远;高中红;;团体诉讼: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的一种路径[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程波;;现代西方社会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ADR)存在的制度原理分析及我国对其借鉴意义[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8 程波;;论美国对抗性宪政文化及其在20世纪的发展变革[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许祥殊;证券法制演进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游;担保行政:公用事业公法治理模式探析[D];苏州大学;2011年
8 潘牧天;民事诉权滥用的侵权责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王亚南;分析实证语境下反垄断复合法律关系的法理反思[D];吉林大学;2012年
10 侍东波;程序参与及其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德庆;信用评级制度公信力的法律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硕;论我国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U,
本文编号:1438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43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