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基层实践

发布时间:2018-01-30 03:47

  本文关键词: 工作机制 联动机制 风险防控机制 考核机制 羁押替代措施 出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是监督职权和诉讼职权的统一。实践中,检察机关开展此项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认识存在偏颇;内部分工协作联动机制尚未确立;审查案件范围较窄;审查标准、时间和次数不明确;非羁押强制措施适用性不强;考核导向制约工作积极性;未建立不羁押风险防控机制。为此,应进一步提升对羁押必要性审查建议权的认识水平,建立由侦查监督、公诉部门开展实体审查(主导)、监所部门开展形式审查(配合)的审查模式,将案件审查范围扩展到十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一切案件,进一步明确羁押审查标准、时间和次数,完善羁押替代措施和考核制度,与公安、法院联合建立不羁押风险防控机制。
[Abstract]:The examination of the necessity of custody after arrest is the unity of supervisory authority and litigation authority. In practice,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iculties for the procuratorial organ to carry out this work: bias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of examining the necessity of custody; The linkage mechanism of inter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The scope of examination of cases is relatively narrow; Review criteria, timing and frequency are unclear; The applicability of non-custodial coercive measures is not strong; The examination direction restricts the work enthusiasm; For this reason, we should further raise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right to examine and propose the necessity of custody, establish supervision by investigation, and carry out entity review (leading) by the public prosecution department. The mode of formal examination (cooperation) is carried out by the prison department, which extends the scope of the case review to all cases where the penalty of imprisonment is less than 10 years, and further clarifies the standard, time and frequency of the detention review. Improve the detention alternative measures and assessment system, and jointly establish a non-custodial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with public security and courts.
【作者单位】: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没有将羁押与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相区分,致使羁押在办案中依附于拘留、逮捕的适用,成为这些强制措施的必然后果。同时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缺乏有效的权利救济机制和独立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导致实践中“一捕到底”、“一押到底”成为刑事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兆松;;论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十大问题[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9期

2 陈卫东;万春;宋英辉;苗生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理论认识与实践应用[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戚进松;刘丽娜;;公诉环节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制度构建[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鹤喃;;中国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法制生成意义上的考量[J];比较法研究;2012年06期

2 黄世斌;李新枝;;试论我国羁押必要性审查的主体[J];法制与社会;2013年11期

3 陈刚;蒋勇;;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的侦查取证风险[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4 张佳;;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1期

5 关振海;;逮捕必要性审查机制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赵越超;;羁押必要性审查若干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年25期

7 李仲豪;;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再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4年01期

8 蒙晓毅;曾令勇;;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初探[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4年01期

9 蒋勇;陈刚;;论侦查取证风险——以新《刑诉法》为切入点[J];净月学刊;2013年02期

10 孙中梅;赵康;;捕后羁押必要性建议权和撤销逮捕权关系之厘清[J];中国检察官;2013年1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延奎;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2 康曦;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3 陈凡;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4 黄佳敏;羁押必要性之审查[D];湘潭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杼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03年3月11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3年02期

2 陆而启;论羁押“必要性”[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3 彭海青;批捕听证程序初探[J];法学杂志;2002年04期

4 张思卿;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1998年3月10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98年01期

5 ;实行“两个适当分离” 优化检察职能配置——湖北省检察机关在法律制度框架内的实践探索[J];人民检察;2010年24期

6 吕涛;杨红光;;刑事诉讼监督新论[J];人民检察;2011年08期

7 叶青,周登谅;关于羁押性强制措施适用的公开听证程序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4期

8 张兆松;;审查批捕方式的反思与重构[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王占洲;试论社会危险性的证明标准[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05期

10 陈瑞华;审前羁押的法律控制——比较法角度的分析[J];政法论坛;200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 刘晴;[N];检察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张伯晋;[N];检察日报;2012年

3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研究室副主任 王伟 戚进松;[N];检察日报;2012年

4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卢乐云;[N];检察日报;2012年

5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郭彦;[N];检察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燕平;;侦捕诉联运机制的构建与运作[J];人民检察;2006年22期

2 陈贵树;葛文波;张家明;;探索执行新机制 五步走来天地宽——蒙阴县法院创新执行工作机制回眸[J];山东审判;2008年05期

3 闫艳;谢杰;;捕诉联动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年27期

4 贾再亮;李林;;检察预防与社会预防联动合作机制建设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5 亓旭岩;焦兴凯;;浅谈执行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J];法学杂志;2009年06期

6 戚景峰;;浅谈自侦案件逮捕权上提一级存在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0年33期

7 招妙;;加强粤港澳合作,联动打击职务犯罪[J];法制与社会;2010年34期

8 罗亚苍;;执行联动机制研究——结合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法院联席会议制度[J];消费导刊;2009年01期

9 黄晓云;;破解执行难的治本之策——学者、律师热评执行联动机制[J];中国审判;2010年09期

10 徐成溪,康钦春;实行刑事检察联动机制的体会[J];人民检察;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恒扬;;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理解与实践[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方龙华;郑国辉;;能动司法与司法为民工作机制之优化建构——以司法协理工作机制的创建实践为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赖林涛;;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办案衔接工作机制研究[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笑英;;论涉检上访及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以创新检务接待方式为视角[A];第六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陈立毅;甘红梅;;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工作机制一体化之构想——以广西某基层检察院2006-2008年办案情况为分析样本[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叶小琴;;论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政策的系统化工作机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黄懿斌;李成;;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与服务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张忠厚;;深入研讨董必武法学思想,深刻理解司法的人民性——在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9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9 黄钰;刘建平;刘晓明;李瑜青;崔凯;龚培华;陈卫国;张本勇;夏春琴;赵德关;张勇;秦承新;张善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A];2008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8年

10 余辉胜;陈凌;;关于将检务督察制度纳入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若干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澄检;江阴自侦案件联动机制显成效[N];江苏法制报;2006年

2 记者 刘云珠;司法局与法院联手实行诉前调解联动机制[N];延边日报;2009年

3 童来旺;横峰建立联动机制促执行[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徐 萌;句容法院信访联动机制日臻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任乃林 桑乃霞;建立法院与公安涉诉处突出警联动机制[N];江苏经济报;2009年

6 通讯员 熊自伟 龙阳春;南郑检察院启动侦控防联动机制[N];西部法制报;2006年

7 记者 王宇;联手治“老赖” 破解“执行难”[N];台州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杜萌;20部门联动机制或为强制执行法出台前奏[N];法制日报;2010年

9 记者 林中明 通讯员 沈春雷;上海金山:申诉联动机制及时维护受损权益[N];检察日报;2011年

10 游春亮邋朱仕宏;中山建立送达联动机制[N];法制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晓奋;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洪陵;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的理性思考[D];四川大学;2004年

2 霍青;关于建立和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陆续;检察引导侦查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4 张超;我国刑事错案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继平;劳动教养工作绩效考核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王宁;论我国检察举报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管丽琴;现行法官考核制度的理性考量[D];苏州大学;2008年

8 刘雪生;论民事执行威慑机制[D];苏州大学;2009年

9 侯文君;民事执行联动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郑欣娟;论当事人之民事诉讼程序选择权[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475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475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4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