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DNA鉴定人出庭作证现状、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1-31 11:41

  本文关键词: DNA证据 出庭作证 证明力 刑事诉讼法 司法鉴定 出处:《证据科学》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DNA鉴定在刑事案件的侦查中能锁定犯罪嫌疑人、串并案件、提供侦查线索,是重要的技术破案手段。DNA证据通常是可靠的,被大多数人认可,以前DNA鉴定人出庭作证非常少见。但是,DNA证据也并非完美,在应用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还有个别DNA检验出错,因而法庭必须加强对DNA证据的审查。随着我国新刑诉法的出台,DNA鉴定人出庭作证将是今后日常工作之一,通过质证,排除非法证据,准确阐释证据的证明力,最终实现刑事诉讼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本文亦针对在探索阶段鉴定人出庭作证存在的问题给予了一些建议。
[Abstract]:DNA identification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can lock in criminal suspects, serial cases, provide investigation clues, 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means of solving cases. DNA evidence is usually reliable, is recognized by most people. In the past, it was very rare for a DNA expert to testify in court. However, the evidence is not perfect, there are often som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and a few errors in DNA testing. Therefore, the court must strengthen the examination of DNA evidenc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t will be one of the daily work in the future to eliminate illegal evidence through cross-examina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bstantive justic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of criminal proceedings, this paper also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itnesses appearing in court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作者单位】: 司法文明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大法庭科学技术鉴定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DNA证据相关问题研究”(11YJC820158) 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DNA证据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
【正文快照】: 二十多年来,科技迅猛发展,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DNA分析技术,应用科技对生物检材进行检验,挖掘内部信息,获得基因分型结果,与其他检材或样本进行比对,判断是否来自同一个体或是否存在亲权关系,形成DNA鉴定意见。DNA鉴定在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的事实真相查明方面发挥着前所未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殿福;;从错案的产生谈刑事案件证明标准的几个问题[J];法律适用;2006年07期

2 赵兴春;;刑事案件DNA检验采样与鉴定立法现状[J];证据科学;2009年01期

3 袁丽;;遗传标记分析对DNA证据的影响[J];证据科学;2012年06期

4 王瑞恒;刑事诉讼中法医DNA鉴定证据的采信[J];辽宁警专学报;2005年03期

5 宋方明;;“证据之王”DNA的正确应用[J];中国检察官;2011年14期

6 吴丹红;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探析——以刑事诉讼为背景[J];中国司法鉴定;2003年02期

7 刘文;;DNA鉴定技术及其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J];中国司法鉴定;2007年04期

8 许为安;;论鉴定结论的质证[J];中国司法鉴定;2008年01期

9 陈学权;;科学对待DNA证据的证明力[J];政法论坛;2010年05期

10 陈永生;;我国刑事误判问题透视——以20起震惊全国的刑事冤案为样本的分析[J];中国法学;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湘;;“无罪推定”与“命案必破”的较量——刑讯逼供之现状与缘由[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顾玉彬;吴明霞;;刑事司法程序的科学发展——以司法的去行政化为视角的解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3 胡艺馨;桂书立;;论严格证明对我国庭审证明方式之完善——以预防刑事错案为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4 沈晓燕;于海洋;;如何正确认识DNA证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余剑;;“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在我国刑事审判中的运用——合理定位及实践意义探讨[J];东方法学;2008年05期

6 霍宪丹;郭华;;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逻辑反思与路径探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吕赵龙;易志斌;;检务保障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8 郭华;;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鉴定问题的透视与分析——13起错案涉及鉴定问题的展开[J];证据科学;2008年04期

9 马贵翔;;证明模式转换的必要性与现代证据规则[J];证据科学;2009年02期

10 常林;;谁是司法鉴定的“守门人”?——《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实施五周年成效评析[J];证据科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易慧琳;;冤案的透视——博弈论视角下的刑事冤案防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饶辉华;;10年100件公众关注刑事案件的普遍性问题探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张金浪;钟尉函;;隐形的偏好:刑事审判错误预防系统之检视与矫正[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建明;美国最高法院管辖基础及要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李昌盛;论对抗式刑事审判[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卢希起;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颜飞;论书面证言[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吕泽华;DNA鉴定技术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与规制[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6 刘涛;当代中国政法委员会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晓华;我国刑事被告人质证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胡志风;刑事错案与侦查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陈如超;刑事法官的证据调查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志刚;刑事人身检查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明华;论我国刑事侦查阶段律师先期介入制度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孔晶;证据制度视角下的刑事错案预防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王宁;论鉴定结论的审查与运用[D];安徽大学;2010年

4 王莉;民事质证程序理论解构与现实完善[D];河南大学;2011年

5 蒋彬;鉴定人出庭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司艳宁;论科学证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刘念福;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刁锡祥;赵作海故意杀人案的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9 石旋;我国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之完善[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10 孟威;刑讯逼供的成因根源与防治对策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奎;;论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J];中国司法;2006年10期

2 吕德坚,刘秋玲;X染色体STR的法医学应用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2年04期

3 陈勇,伍新尧,孙宏钰,陆惠玲;争议父(母)与真父(母)有血缘关系的亲权纠纷案鉴定2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4 黎锦明;张国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DNA数据库[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5 胡慧英;刘超;杨电;刘长晖;;两无关个体单亲亲子鉴定不排除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6 曾昭书;朱运良;杨静;李晓雯;;法医个人识别检验中SNPs的选择及技术考量[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7 郭燕霞;康艳荣;李万水;陈松;张国臣;刘开会;郭燕东;李嘉丽;郭红玲;郝金萍;刘路;叶健;徐小玉;欧元;张建;林小健;王华;翟亚森;米瑞华;;利用Identifiler分型系统推断同胞关系[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8 张泽涛;“议行合一”对司法权的负面影响[J];法学;2003年10期

9 卞君瑜;巫婆点“迷津” 公安办冤案[J];法律与生活;2000年08期

10 孟海英,侯一平,陈国弟,吴瑾,李英碧;短串联重复序列在法医学中的应用[J];法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井长水 杨万洲 本报记者 张惠君;[N];法制日报;2005年

2 柯良栋;[N];法制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树洁;梁开斌;;在民事诉讼中鉴定结论证明力之比较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07年02期

2 汪火良;刘慧频;;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的再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黄素萍;;论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J];政治与法律;2009年07期

4 张敏玲;;论刑事证人出庭作证[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年02期

5 张建军;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价值蕴涵及其实现[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6 张佐良;;浅谈讯问笔录的证明力[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欧园;;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问题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07期

8 刘杰;;刑诉法再修改应完善证人保护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9 赵黎,曹也汝;论刑事诉讼司法鉴定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沈朝晖;程学功;;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问题探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守斌;;刍议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之职能转换[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沈恂怡;;浅议诉讼中的重新鉴定[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荣明;;谈司法鉴定社会化的法院回应[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宋涛;;论手机短信的证据效力[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5 韩梅;;浅议鉴定人出庭作证[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大军;韩振才;;人民法院如何应对《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实施对审判工作的影响[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勤;;浅议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马兹河;刘开平;吴启学;蒋学军;;浅议法医出庭作证的原则及策略[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韩梅;;浅议鉴定人出庭作证[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顾玉林;崔建华;郭兵;;浅谈法医学鉴定人出庭作证注意的问题[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辰;公诉机关如何确保证人出庭作证[N];检察日报;2004年

2 刘翠琴;我市司法鉴定工作进一步规范化[N];东营日报;2010年

3 宣 法;司法鉴定有待统一规定[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本报评论员;规范司法鉴定工作的治本之举[N];法制日报;2005年

5 林世钰;司法鉴定不再“鉴出多门”[N];检察日报;2004年

6 王松苗;司法鉴定:成为“证据之王”尚需假以时日[N];检察日报;2005年

7 陈景秋;无锡出具首份涉外司法鉴定书[N];无锡日报;2008年

8 记者 雷晴;司法鉴定宣传昨上街[N];昆明日报;2008年

9 记者 何毓敏 通讯员 熊碧;贵州局111队百项司法鉴定零投诉[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10 通讯员 刘建章 吴冬程;全市法院积极创新司法鉴定工作[N];焦作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塔娜;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交互作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周成泓;论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调查[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李军;民事诉讼的书证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于平;羁押审查程序要素论[D];吉林大学;2010年

5 詹俊辉;刑事被告人对质权及其实现[D];吉林大学;2013年

6 姜礼增;论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法制之发展趋势[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宋平;医患纠纷诉讼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冯景旭;口供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贺振华;刑事庭审中的人证调查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开磊;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袁海勇;DNA证据运用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3 李晓刚;建立海事诉讼专家证人制度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4 王沁;《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操作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李晔;电子证据证明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孟淼淼;论民事电子证据的证明力[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王亚萍;论证据能力与证明力[D];厦门大学;2006年

8 李童;司法鉴定人法律责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谭松平;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10 杨新生;电子证据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78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478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4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