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证据客观性保障规则

发布时间:2018-02-04 04:44

  本文关键词: 证据客观性保障规则 客观性保障条件 证据排除 出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针对各类证据设置了若干证据客观性保障规则,也即排除不具备证据客观性保障条件的证据的规则。我国的证据客观性保障规则与美国的鉴真制度在规则特征、制度特征、规范目的等方面均有区别。这些规则的出现,为重新审视我国证据法学界关于证据的"三性"理论提供了一种新契机,同时扩展了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我国的证据客观性保障规则具有以法官审查判断证据为中心、规则的形式化特征较强、对言词证据的取证设置了较严的客观性保障条件等特点。为使证据客观性保障规则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应对规则的实施进行诉讼化改革,完善证明机制,同时加强规则自身的科学性及灵活性。
[Abstract]:In the provisions on examining and judging evidence in death penalty cases, a number of rules for safeguarding the objectivity of evidence have been set up for all types of evidence. That is to say, the rule of excluding the evidence which does not have the guarantee condition of the objectivity of evidence. The rule of the objective of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rul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ystem. The appearance of these rules 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to re-examine the theory of "three properties" of evidence in the field of evidence law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it expands the scope of the rule of evidence exclusion. The rules of the objectivity of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are centered on the evidence of judges' examination and judgment, and the rules have strong formalized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ule of objective evidence in practice, we should re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les and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proof.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nature and flexibility of the rules themselve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一、证据客观性保障规则的概念界定(一)对司法解释中若干特殊证据规则的性质判断在2010年6月两院三部颁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死刑规定》)中,确立了一些各类证据不得作为定案根据的规则,如第8条针对物证和书证的照片、复制品、复制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晋红,易萍;证据的客观性特征质疑[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李汉昌;论证据的合法性[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3 何家弘;;论证据的基本范畴[J];法学杂志;2007年01期

4 张保生;;证据规则的价值基础和理论体系[J];法学研究;2008年02期

5 陈瑞华;;实物证据的鉴真问题[J];法学研究;2011年05期

6 汪海燕;;评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两个《规定》[J];政法论坛;2011年01期

7 龙宗智;;两个证据规定的规范与执行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10年06期

8 龙宗智;;进步及其局限——由证据制度调整的观察[J];政法论坛;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奚玮,张韬;试论民事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李明和,盖世梅;诉讼证据概念的语义学浅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奚玮,连照广;浅论物品与证据种类的划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何家弘;;论司法证明的基本范畴[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6 郭华;;美国专家证言的可采性研究——以美国判例与立法的互动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7 封利强;;证据审查机制初探[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8 宋琛;孙庆童;;自由心证的“自由”与“不自由”——民事诉讼自由心证原则解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李训虎;;美国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10 张敬峰,周斌;论会计真实的理想目标与现实标准——会计学与法学双重视角的解释[J];商业研究;2004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郭宝生;张彩霞;刘新;;也谈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重构——以规制二审法院滥用终审权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得颖;;在刑事司法实践与立法交困中前行——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刍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4 杨曙光;;试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钓鱼执法”中的适用[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许明;;交警电子取证的法律思考[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牟永林;;方法专利侵权诉讼问题研究[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刘慧;李斌;;公诉工作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8 任海新;蔡艺生;;新刑事诉讼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析评——排除的是事实、证据抑或非法行为[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9 潘基俊;罗兆丹;;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10 李忠勇;;对于完善刑事瑕疵证据补救制度的思考——以某中级法院普通刑事案件判决为样本[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4 匡青松;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王U

本文编号:1489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489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b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