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环境侵权中的因果关系及其证明问题评析

发布时间:2018-02-07 17:36

  本文关键词: 环境侵权 证明责任倒置 部分因果关系 相当因果关系 证明方法 出处:《中国法学》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环境侵权诉讼证明责任倒置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遭遇消极抵制,表明这并非解决环境侵权中因果关系证明难问题的正解。原因在于将环境侵权中的因果关系界定为传统民法理论中的必然因果关系使其无法在司法实践中予以证实。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早期对于环境侵权中的因果关系在司法实践中探索总结了盖然因果关系、表面因果关系、疫学因果关系等多种理论及与此相关的事实推定、间接反证、概率统计等多种证明方法,值得我国借鉴。这些学说的共同点是使得受害人在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证明负担得以减轻,而并非直接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环境侵权中的因果关系应界定为逻辑上属部分因果关系,在法学上属相当因果关系。唯有如此界定才能使因果关系的证明成为可能,在这一方面,比较法上的一系列配套证明制度也值得我们认真关注与借鉴。
[Abstract]:The provisions of reversal of burden of proof in environmental tort litigation in our country are met with negative resistance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ausality in the environmental tort is defined as the inevitable causality in the traditional civil law theory so that it can not be proved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In the early stage of modernization, the causality of environmental tort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been summarized in judicial practice. Many theories, such as surface causality, epidemic causality, and other relevant methods of proof, such as presumption of facts, indirect counter-proof,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etc. The common denominator of these theories is that the burden of proof of causality in environmental tort litigation can be reduced. The causality in environmental tort should be defined as a logical part of causality, and in the jurisprudence of considerable causality. Only by so defining can the proof of causation become possible. In this respect, the comparative law of a series of supporting certification system is also worthy of our serious attention and reference.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法学院;南昌大学立法研究中心;
【基金】: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基金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事证明责任的实证考察与制度重构”(编号13BFX06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68;D9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彩虹;;环境污染诉讼:原告无法完成的举证——一起村民诉化工厂污染案的田野调查[J];法学杂志;2010年10期

2 胡学军;;从“抽象证明责任”到“具体举证责任”——德、日民事证据法研究的实践转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家;2012年02期

3 杨素娟;论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J];法学评论;2003年04期

4 吕忠梅;张忠民;熊晓青;;中国环境司法现状调查——以千份环境裁判文书为样本[J];法学;2011年04期

5 朱广友;医疗纠纷鉴定:因果关系判定的基本原则[J];法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6 叶明,吴太轩;试论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胡学军;;推导作为诉讼证明的逻辑[J];法学研究;2011年06期

8 干红华;潘云鹤;;一种基于事件的因果关系的结构分析方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3年01期

9 周友军;;我国共同侵权制度的再探讨[J];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10 叶名怡;;医疗侵权责任中因果关系的认定[J];中外法学;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李明发;试论债的担保的运用——兼论我国民法典中担保制度的体例设计[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4 翁连金;无过错责任原则确立原因透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高锐;浅析产品责任诉讼中的若干问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熊静;;论我国专利权请求权制度的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徐自力,钱进;殊途同归——析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之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余利亚;叶海平;刘云;;生命权私法救济浅谈[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10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国荣;;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问题研究之一[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莫神星;闫子皎;;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问题的探讨[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3 宋海鸥;;论我国环境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完善[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4 王艾芝;;对我国环境侵权诉讼中因果关系认定方法的思考——从现行法律规定谈起[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吴勇;王霞;;环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6 沈绿野;冯韵东;;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体系的建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宋宗宇;;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规则创新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洪;;环境侵权的归责追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黎锦;;国家赔偿责任因果关系判断之多元化[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杜金梅;崔丽娟;;环境污染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浅析[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仲兆满;事件本体及其在查询扩展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1年

8 彭振川;现代汉语假设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段荣芳;体育运动伤害侵权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聂飞舟;信用评级机构法律监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英;商业广告虚假荐证的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余暮;医疗纠纷中的侵权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卢慧;浅议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马锦毅;论雇主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石钟旭;侵权法框架内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赵莉颖;论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之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史文婷;论共同危险行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程啸;共同危险行为论[J];比较法研究;2005年05期

3 吴洪淇;;边沁、威格摩尔与英美证据法的知识传统——以证据与证明的一般理论进路为核心的一个叙述[J];比较法研究;2009年05期

4 霍海红;;论证明责任机制的限度[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5 赵西巨;;医疗过失与因果关系之认定:英美法中的理论与具体规则[J];东方法学;2011年01期

6 奚玮;杨锦炎;;民事证明权的多维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周江洪;;日本侵权法中的因果关系理论述评[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8 於兴中;;人工智能、话语理论与可辩驳推理[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5年00期

9 叶金强;信赖合理性之判断:理性人标准的建构与适用[J];法商研究;2005年03期

10 田韶华,樊鸿雁;论机会丧失的损害赔偿[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伟;环境侵权诉讼举证责任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04年04期

2 李劲;;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刍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年04期

3 张名洪;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J];引进与咨询;2005年08期

4 王政;马品懿;朴光洙;刘峰;;论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J];环境保护科学;2006年03期

5 陈桂枝;夏勇子;;重构我国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李劲;钱建平;;环境侵权诉讼举证责任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王社坤;;环境侵权因果关系推定理论检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李俊斌;夏勇子;;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研究[J];东岳论丛;2010年07期

9 赵瑾;;论环境侵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2期

10 高敏;美国环境侵权诉讼[J];世界环境;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范家栋;;论环境公益诉讼之性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伟;;跨国反洗钱没收措施的证明责任倒置问题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敖颖婕 本报记者 刘建;多因素导致环境侵权诉讼结果各异[N];法制日报;2011年

2 杜志宏;略论证明责任分配中的法官自由裁量[N];江苏经济报;2008年

3 李剑;举证责任倒置≠袖手旁观[N];中国环境报;2004年

4 刘金林;刑法机制:四个不协调亟待解决[N];检察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有军 刘晓林;中国大幅修改现行公司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6 朱向东 李文利;环境形势严峻期待环保法硬起来[N];法制日报;2005年

7 程义江 (作者单位:湖北思扬律师事务所);关于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建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樊崇义;只有程序公正,才能实现实体公正[N];检察日报;2010年

9 孙佑海;法院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N];学习时报;2011年

10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N];中国环境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朝武;民事证明责任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霍海红;民事证明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姜明;在华跨国公司环境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予霞;民事证明责任倒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杨爱珍;环境侵权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刘鹏;论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及其分配[D];青岛大学;2007年

4 李晓英;论刑事诉讼中的推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溪;医疗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黎桢桢;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的证明责任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汪天睐;诉讼证明之例外规则[D];苏州大学;2008年

8 杨海军;民事证明责任倒置若干问题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筱s,

本文编号:1494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494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8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