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修改内容的理解与适用

发布时间:2018-02-28 04:42

  本文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 刑事诉讼法 最高人民法院 刑事被告人 物质损失 保全措施 民事诉讼活动 法定代理人 犯罪行为 出处:《法律适用》2013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民事诉讼活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产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司法实践,确立于1979年刑事诉讼法,经由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文件建立起了大致的规则体系,是一项具
[Abstract]:The criminal incidental civil action is the judicial organ in the process of criminal proceedings, while solving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accused at the same time, Incident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compensation for material losses caused by the criminal acts of the accused. The system of incidental civil action for criminal proceedings originated from the judicial practice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nd was established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in 1979. A general system of rules has been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relevan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documents of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作者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面临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对策的调研报告[J];法律适用;2007年07期

2 谭文军;;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8期

3 奚玮,叶良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反思与重构[J];政治与法律;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限额赔偿原则的提倡——从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说起[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邬砚;;附带民事诉讼限制赔偿范围的反思与矫正——兼论附带民事诉讼“执行难”的解决对策[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闵春雷;杨波;霍海红;;中国诉讼法学30年理论创新回顾[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4 麦苗;;浅谈废除附带民事诉讼的依据——从三方结构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8年17期

5 宋涛;;试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J];法制与社会;2008年18期

6 周中超;;浅析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局限性[J];法制与社会;2008年31期

7 邢增杰;;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我见[J];经营管理者;2012年09期

8 郑天锋;;反思与祛魅: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重构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袁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限额赔偿原则的提倡——从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说起[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兰跃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朱铁军;刑民实体关系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侯雪;刑事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申莉萍;我国犯罪被害人损害救济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民刑交叉案件法律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芳芳;解构与重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的改革路径与方向选择[D];山东大学;2010年

3 郑华;论废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慧;试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D];山东大学;2010年

5 聂桂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建军;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初探[D];河北大学;2010年

7 李胜雄;论我国处理刑民交叉案件模式的重构[D];广东商学院;2011年

8 李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9 王蓓;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王承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胡瑾;我国精神损失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黄巧蓉;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肖建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冲突与协调[J];法学研究;2001年06期

4 陈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思考[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王洪青;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及原则[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6 杨红;再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精神赔偿问题——走出刑事案件精神赔偿的误区[J];政法论坛;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和仁,杨新京,王新环,许身健,杨涛;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受轻微伤能否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J];人民检察;2005年19期

2 袁明,崔四星;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问题探讨[J];法律适用;2005年09期

3 周冕;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探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4 姚忠仁;梁胜敏;陈兴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雍灵;;浅议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J];法学杂志;1991年03期

6 张卫兵;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探讨[J];法学评论;1993年03期

7 杨飞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审判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8 叶孝勤;陈亚尔;;另一种调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特性问题研究[J];人民司法;2006年08期

9 熊皓;胡渝;;因犯罪侵害遭受物质损失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J];人民检察;2008年03期

10 肖乾利;国建;代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再认识[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平;赵丹枫;;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现状与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2 刘强;;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缺失与衡平[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3 王忠道;周茂军;;浅议刑事被害人民事权利的完善[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李久扬;;从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角度看公安机关对矛盾纠纷引起的轻伤案件管辖[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凌;;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李丹;;浅议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关景明;卢汐;;论述刑事被害人权益的保护[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聂晓生;马晓梅;;论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与完善[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齐立平;;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马改然;;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宽芝;我国应从三方面加强被害人保护[N];检察日报;2004年

2 新明 启伟 恒贵;遭受犯罪侵害,怎样诉求获偿多[N];检察日报;2005年

3 黄宏波;对盗窃等侵财案件不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异议[N];广西政法报;2003年

4 安世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一个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3年

5 陈晓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注重财产保全[N];检察日报;2004年

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的三起典型案例[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邹云翔;应告知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利与弊[N];检察日报;2002年

8 周宏进 薛利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质疑[N];检察日报;2002年

9 奚玮 叶良芳;应重新构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N];检察日报;2003年

10 周冬林 韦国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案司法操作[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塔娜;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交互作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何显兵;死缓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王利荣;论量刑的合理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邓颖;刑事生效裁判申诉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董秀婕;刑民交叉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云涛;死缓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韩红;我国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徐艳阳;刑民交叉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康瑛;论减少死刑目标下的死刑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高向武;附带民事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斌;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D];湘潭大学;2003年

2 孙凤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王钢;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刑、民之诉的分离[D];苏州大学;2005年

4 史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赵洪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娄建民;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戴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杜晓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适用中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9 朱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10 罗海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45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545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a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