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我国电讯监听措施法律监督制度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8-03-01 21:03

  本文关键词: 技术侦查 电讯监听 犯罪控制 人权保障 法律监督 出处:《河北法学》2013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刑诉法修正案将技术侦查措施决定权和执行权明确赋予了公安机关,这使得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侦查阶段已经空前强大的侦查权得到又一次增强。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特殊时期,刑事案件尤其是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恶性刑事案件总体上呈现出多发、高发的严峻态势,社会大众对公共安全的心理承受底线不断受到冲击。因此,允许公安机关运用以电讯监听等为代表的技术侦查措施,对于迅速有效破获刑事案件,积极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尤为必要。与此同时,出于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和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考量,也应该加强对公安机关适用电讯监听等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进而平衡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激烈冲突,兼顾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的双重目的,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正义并重的价值取向。
[Abstract]:The amendment to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passed in March 14th 2012 gave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the right to decide and execute the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measures. This makes the investigation power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which has never been stronger than ever before, in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stage. In the special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Criminal cases, especially malignant criminal cases with significant social impact, generally present a severe situation of multiple and high incidence, and the psychological bottom line of public safety is constantly being attacked by the public. Therefore, Allowing public security organs to use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measures, such as telecommunications monitoring,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for the speedy and effective detection of criminal cases, for actively cracking down on serious criminal crimes, and for earnestly safeguarding public safety.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basic rights of citizens and safeguard the rights of criminal suspects and defendants, we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legal supervision over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investigative measures such as telecommunications monitoring by public security organs. Furthermore, it balances the fierce conflict between state power and civil rights, takes into account the dual purposes of crime control and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nd realiz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substantive justic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作者单位】: 中共成都市纪律检查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勃;论监听作为侦查手段的法律问题[J];法商研究;2002年06期

2 章礼明;我国通讯监听诉讼规则之建构[J];河北法学;2004年01期

3 郑海;;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J];河北法学;2007年07期

4 谢佑平,万毅;论侦查中的监听[J];犯罪研究;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郑好;;比较法视野下的监听立法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卜开明;胡立柱;程东;;贿赂犯罪侦查中的内在缺陷分析——以程序法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王圣扬;;从辩护律师参与量刑活动看我国审判量刑程序的改革与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6 孙军;;对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刘少军;李延奎;;论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差异与融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韩光;从“夫妻看黄碟”案看刑事侦查中的司法令状规则[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胡玉霞;;透析司法鉴定新《决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吴东,范圣兵;刑事简易程序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利兆;;从刑事和解视角对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审视[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冯中华;;以公诉权为核心矫正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熊霞;;论检察职权配置的三个要求及其实现[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余米尔;赵亚飞;杨桂胜;;论量刑辩论程序的构建与完善——以罗湖区人民法院量刑辩论程序改革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崇华;;论职务犯罪侦查权与公诉权的合理配置[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赵靖;;论我国检察机关选择起诉权的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唐景;;中国古代“存留养亲”制度述论[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万毅;;有组织犯罪及其对策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10 韩旭;;论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伟强;法律制度的信息费用问题[D];山东大学;2010年

4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文生;国家非公开行使权力的法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9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吴锋;刑事立案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洁;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洪梅;论我国侦查程序中辩护权之有效保障[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波;刑事人身检查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刘畅;行政外罚程序中的秘密调查与诱惑调查之辨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曾德伟;浅析中国古代容隐制度及其现代价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庆立;检察机关死刑核准程序参与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郑菲;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春晖;我国刑事诉讼管辖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海娇;我国刑事诉讼见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家弘;秘密侦查立法之我见[J];法学杂志;2004年06期

2 高峰;;论技术侦查与司法令状原则的冲突[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宋英辉;刑事程序中的技术侦查研究[J];法学研究;2000年03期

4 许身健,罗海敏;中英刑事审前程序研讨会纪要[J];政法论坛;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斌;;提高审讯有效性的理性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周立英;;无罪推定论纲[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3 金恬;;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09年19期

4 田振林;;秘密性技术侦查措施及其法律规制[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谢连q,

本文编号:1553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553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5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