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发布时间:2018-03-07 08:22

  本文选题:以审判为中心 切入点:以侦查为中心 出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命题的提出,是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运行实践面临困境的积极回应。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因理念滞后,导致刑事诉讼制度背离了以审判为中心原则,形成了分割的侦查、起诉、审判三个独立诉讼阶段与纵向接力模式,并异化为侦查决定审判的体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对现行公、检、法接续主导刑事诉讼这一体制的修正,但并非对侦、诉、审诉讼地位的调整,而是要求在指控与辩护之间确立广义审判的中立裁判地位,全面建构诉讼形态与司法裁判体制,以保障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平等诉权,实现诉讼公平。以审判为中心的实质并非以庭审为中心,二者并非同一层面的问题,前者涉及诉讼制度的整体改革,后者仅指法院审判方式的完善。推进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旨在强化法院独立与公正的裁判职能,而非统一不同阶段的刑事司法标准。
[Abstract]:It is a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dilemma of our country's criminal procedure system to advance the proposition of judicial as the center of litigation system reform, and the legislation of criminal procedure in our country lags behind because of the idea. As a result, the criminal procedure system deviates from the principle of taking trial as the central principle, and forms the three independent stages of investigation, prosecution and trial, and the longitudinal relay mode,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investigation, prosecution and trial. It is a revision of the current system of public, procuratorial and law leading criminal proceedings, but not the adjustment of the status of investigation, prosecution and trial proceedings. Instead, it requires that the neutral judgment status of the broad trial should be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charges and the defense, and the litigation form and the judicial adjudication system should be constructed in an all-round way,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equal right of action of both parties to the lawsuit. The essence of taking the trial as the center is not the trial as the center, the two are not the same level of problems, the former involves the overall reform of the litigation system. The latter only refers to the perfection of the court's trial mode, and promotes the reform of the trial-centered litigation system, aiming at strengthening the independent and impartial adjudication function of the court, rather than unifying the criminal justice standards in different stage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刑事审判中心主义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AFX014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刑事诉讼法的现代转型”(项目编号:14JJD820020)的中期成果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哲;;《澳门刑事诉讼制度论》评介[J];研究生法学;2002年01期

2 万毅;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中的“底限正义”——对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理路的质评[J];政法论坛;2005年03期

3 孙祥生;韦开云;;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左卫民;;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J];人民检察;2007年09期

5 冯军;张蕊;;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宏观思考[J];中国律师;2009年10期

6 左卫民;;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实践阐释[J];中国法学;2011年02期

7 阎惠英;;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在保护人权方面的不足[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7期

8 刘少军;;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与刑事诉讼三个价值目标的实现[J];山东审判;1997年07期

9 杨联华;;日本刑事诉讼制度发展变革的特点[J];外国法制史研究;2002年00期

10 罗秉成;;与友人论冤案及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书[J];清华法治论衡;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联华;;日本刑事诉讼制度发展变革的特点[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2 张云波;;强制医疗程序的出台背景及内容评析[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特别程序与检察监督[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欣邋王金贵;科学构建刑事诉讼制度要关注四点[N];检察日报;2008年

2 罗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构建刑事诉讼制度[N];检察日报;2008年

3 西门西子;律师会见权推进诉讼制度改革[N];中国工商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邓益辉;李清林: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发展[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袁祥 曾毅;刑事诉讼制度:更完善更科学更文明[N];光明日报;2012年

6 毛东刚;关于公诉行为可诉性制度的探讨[N];人民代表报;2007年

7 毛立军;完善刑事诉讼制度 不断促进社会和谐[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建华;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来我省调研[N];青海日报;2007年

10 特约撰稿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编辑 唐仲江;从诉讼角度读故事[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爱军;建国初期刑事诉讼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李春雷;清末民初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陈健民;中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制度之变革与前瞻[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鹏林;“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检察应对[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刁爱清;台湾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及其借鉴意义[D];苏州大学;2005年

4 洪婷婷;唐代刑事诉讼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房露;南京国民政府的刑事诉讼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乌日乐格;元代刑事诉讼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 王凯;浅析罗马刑法与刑事诉讼制度的演进及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洪君;论战时军事刑事诉讼制度[D];吉林大学;2009年

9 卫佳;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10 周钰;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78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578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3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