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我国执行和解协议救济机制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8-03-07 16:13

  本文选题:执行和解协议 切入点:私法自治 出处:《甘肃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立法和司法实务对执行和解协议的救济机制存在差异。《民事诉讼法》第230条第2款规定了可以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条件,但我国司法实务却一般将其处理为只能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后者的处理直接导致了违约不必付出代价的后果。对此,应当按照立法思路完善救济机制:第一,债务人违约时,不管原生效法律文书的申请执行期间是否届满都赋予债权人以选择权--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或者基于执行和解协议提起新诉;同时允许执行法官主持下达成的执行和解通过司法确认程序赋予和解协议以强制执行力。第二,构建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第三,延长申请执行期间。
[Abstract]: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in respect of the relief mechanism for the enforcement of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Article 230, paragraph 2, of the Code of Civil procedure stipulates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an application may be made for the reinstatement of the original legal instrument in force. However,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generally treats it as only applying for the reinstatement of the original effective legal instrument. The latter directly leads to the consequences of not having to pay the price for breach of contract. To this end, we should perfect the relief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legislative thinking: first, When the debtor defaults, whether or not the period of application for enforcement of the original effective legal instrument expires, the creditor is given the option to apply for reinstatement of the original effective legal instrument or to file a new complaint based on the enforcement settlement agre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enforcement settlement reached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enforcement judge is allowed to enforce the settlement agreement through judicial confirmation procedures. Second, the system of dissenting action of the debtor is constructed. Thirdly, the period of application for enforcement is extended.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基金】:2014年中国教育部第48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执行和解协议的救济机制研究”(教外司留[2014]1685)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校级青年教师学术创新支持计划项目“一审判决与二审诉外和解协议的效力冲突研究——兼评最高人民法院2号指导案例”(1820702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龙生;陈峻;;执行和解制度和实务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2 王琳;;执行和解协议诉讼制度的可行性探讨[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管海燕;;浅析民事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J];法制与社会;2008年13期

4 方延;;基础与进路:民事执行和解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5 张海强;王芳;;我国执行和解制度的缺陷完善和实务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9年16期

6 李金燕;杨凤;;论民事执行和解的效力[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7 赵振华;;论执行和解制度的缺陷和立法完善——以一件陷入僵局的执行和解案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12期

8 马怀国;叶伶俐;;实现执行权能动性的路径探析——以执行和解向执行调解转变为视角[J];山东审判;2010年05期

9 李慧;;民事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J];商品与质量;2012年S2期

10 王涛;;人民法院主动参与执行和解研究——以社会管理创新为视角[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祝颖;;执行和解制度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2 肖树平;;民事执行和解与现状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3 邱生权;戎老虎;张艳斐;;和谐社会下的民事检察执行和解探析[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炳方 栾汉勤 宗鸣;完善执行和解的几点建议[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张小帆;法官在执行和解中的角色定位[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秦飞;达旗法院力促执行和解贯穿执行过程始终[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4 张相旺;全南注重多渠道执行和解[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 刘德刚邋仇慎齐;执行和解协议缘何频遭“恶意违约”[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张玉群;执行和解制度的缺陷与完善[N];江苏经济报;2009年

7 周正东 徐明成;江苏淮阴法院强化执行和解成效显著[N];新农村商报;2010年

8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卢文丽;完善执行和解机制 营造和谐执行环境[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王双山 霍林郭勒市人民法院;围绕三项重点工作 全力促进执行和解[N];通辽日报;2010年

10 孙懋;执行法官能否介入执行和解[N];江苏经济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杨希;我国执行和解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戴建萍;论民事执行和解[D];复旦大学;2009年

3 张曼;执行和解制度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张永彬;论执行和解[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贺旭;论我国执行和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朱妍;执行和解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德毅;论执行和解[D];复旦大学;2010年

8 陈萌萌;论民事执行和解[D];郑州大学;2013年

9 郭晓宁;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邱晖;“大调解”视野下的执行和解制度重构[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80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580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7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