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多层次构造

发布时间:2018-03-13 13:54

  本文选题:行政诉讼 切入点:原告资格 出处:《中外法学》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实定法从未以某种一般性标准统合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所有情形。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倾向于宽泛地理解"利害关系"标准的适用范围,但将该标准适用于某些类型的案件,颇有错位之感,且易使该标准的解释走向混乱。从当前实定法出发,应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区分为三个层次,即行政相对人的原告资格、行政行为相关人的原告资格以及基于客观诉讼契机的特殊情形。行政相对人通常具有原告资格,但对于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应区分不同情况;行政行为相关人的原告资格可以以利害关系标准为基石,借助保护规范理论予以判断;原告资格转移、行政公益诉讼以及受害人诉讼,则更适于作为客观诉讼加以把握,但对于何种案件属于受害人诉讼的认定不应过于宽泛。
[Abstract]:The real law of our country has never integrated all the cases of the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with some general standard. At present,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tend to understand broadly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est" standard. However, applying this standard to certain types of cases has a sense of dislocation and tends to cause confusion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andard. 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actual law, the plaintiff's qualification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h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that is, the plaintiff's qualific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that is, the plaintiff's qualific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The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act related person and the special situation based on the objective litigation opportunity.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usually has the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but for the case which does not perform the legal duty, should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situation; The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of administrative act related person can be judged by the theory of protection norm, and the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transfer, administrativ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nd victim action are more suitable to be grasped as objective litigation. However, the determination of which cases belong to the victim action should not be too broad.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名称:行政规制决策影响分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720151194)
【分类号】:D92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庆;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理论变迁之比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蔡金荣;胡小双;;略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兼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重构[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杨洋;;从中外比较分析论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9期

4 马然;;简析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拓宽[J];黑河学刊;2008年03期

5 裴凡星;;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解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5期

6 江敦榛;一环保行政诉讼原告方代理词[J];律师世界;1995年07期

7 高新华;试论强化行政诉讼原告的辩论权[J];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03期

8 宗伟;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高新华;社会变迁与中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发展[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龚雄艳;关于增设公益性行政诉讼原告之管见[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璇;孙开炎;;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法律规定内涵的界定[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2 凌维慈;;城乡规划争议中的原告资格——日本法上的启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吉萌;;民政部门“代诉”现象的反思与法律应对——兼论我国原告资格制度的瓶颈与突破[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振清;;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原告资格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志成;举报人不具有行政诉讼原告资格[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山东省高密市人民法院 高磊 商学智 杜宁;行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确认[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人民法院 邓辉;张某是否具有原告资格[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吴名;民事诉讼原告资格的判断标准[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孔祥俊;公益诉讼与诉权扩张[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扶民;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探究[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丁国锋;原告资格界定影响公益诉讼效果[N];法制日报;2012年

8 尹文娟;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界定[N];江苏经济报;2010年

9 ;什么样的“民” 可以告“官”[N];工人日报;2004年

10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江苏新天伦律师事务所律师 朱中一;出租车司机之死(上)[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式军;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尧;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分析[D];湘潭大学;2005年

2 龙正林;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3 何恒川;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王延立;行政诉讼原告“利害关系”的界定[D];郑州大学;2015年

5 章小宛;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标准的新阐释[D];苏州大学;2015年

6 赵路;论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完善[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7 颜敏暄;国际贸易行政诉讼原告范围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谢卓;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9 李明辰;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之“利害关系”要件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王海鹰;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探析[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06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606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a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