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量刑事实证明责任的分配——以相对独立量刑程序为分析进路

发布时间:2018-03-14 17:17

  本文选题:量刑事实 切入点:量刑证据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无罪推定为基础的传统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理论是以控制定罪为中心构建的,在量刑证明过程中,无罪推定失去了基础地位,为保障量刑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对量刑事实证明责任进行合理分配。量刑事实应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公诉方就支持其量刑建议的不利于被告人的量刑事实承担证明责任;被告方就支持其量刑意见的对其有利的量刑事实承担证明责任;被害人补充量刑事实并提出不同于公诉方的量刑主张的,亦应承担证明责任;审判法官有查证的职责,但其目的是为获取准确全面的量刑信息,法官不承担量刑事实的证明责任。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distribution of criminal burden of proof based on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control of conviction as the center. In the process of sentencing proof,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has lost its basic posi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accuracy of sentencing information. The burden of proof of sentencing facts should be reasonably distributed. The facts of sentencing should follow the rules of distribution of burden of proof, and the prosecution should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on the facts that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defendant; The defendant shall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with respect to the facts favorable to him in support of his opinion on sentencing; if the victim supplements the facts of sentencing and puts forward a sentencing proposal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public prosecution, he shall also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the trial judge shall have the duty to investigate and verify, But its purpose is to obtain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sentencing information, the judge does not bear the burden of proof of sentencing facts.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基金】:2011年度山西省检察理论研究项目“减刑、假释的检察监督”(SX2011B10)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贻飞;;论社会调查报告对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的借鉴[J];当代法学;2010年01期

2 牟绿叶;;论无罪辩护与量刑辩护的关系[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宁;钟秋;;行政诉讼视角下的房产估价报告有效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顾双平;蔡立旺;;典型案例引发的农业技术司法鉴定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3 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价值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杨锦炎;;论诉讼证明对象——以法律方法论为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刘利;任学婧;栾奕;库雪飞;;简析科技期刊电子稿件的证据效力[J];编辑学报;2009年03期

6 陈浩;;浅议诉讼法之证明标准[J];才智;2008年15期

7 李佳;;浅议火灾痕迹物证[J];才智;2011年26期

8 曹晓强;火灾原因和事故责任认定的探讨[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高通;;论我国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构建[J];武陵学刊;2010年06期

10 崔玉彬;;论公诉事实认定权的程序制约[J];沧桑;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颜维震;曹丰;黄幸;;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3 潘峰;;论刑讯逼供的遏制[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邹玉华;;语言证据的种类及其语义鉴定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立鹏;;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6 陈亚;;冲突与协调:行政机关的事故认定书对民事审判的影响[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7 张培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社会调查制度之运行困境与出路——以调查程序启动的强制性为落脚点[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陈波;;论非法实物证据补正的界限和方法[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9 申武;;论刑事诉讼“幽灵抗辩”之对策——以新《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分配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徐静;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冉杰;德性法律论证理论及其应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盛长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徐晓;过错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任学忠;论控制股东滥用权利之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崔震宇;电子证据可靠性问题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士东;论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贾立丽;我国刑事诉讼“情况说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黄薇;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万飞;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华;;定罪与量刑的程序关系模式[J];法律适用;2008年04期

2 蒋惠岭;;构建我国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几个难点[J];法律适用;2008年04期

3 李玉萍;;我国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设计与构建[J];法律适用;2008年04期

4 卢建平;刑事政策学的基本问题[J];法学;2004年02期

5 陈瑞华;;定罪与量刑的程序分离——中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另一种思路[J];法学;2008年06期

6 丁永龄,曹晓云;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社会调查之发展[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9年05期

7 李璞荣,司明灯;我国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制度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1期

8 杨飞雪;孙宁华;;量刑答辩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庭审中适用的几点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3期

9 王雪梅;;论少年司法的特殊理念和价值取向[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5期

10 周道鸾;;中国少年法庭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苏、沪少年法庭制度调查报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兴良;[N];法制日报;2003年

2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 赵福杰 杨洁 赵刚;[N];检察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玉谦;;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理论支点及其在仲裁实践中的应用[J];北京仲裁;2006年03期

2 马爱萍;李秀梅;;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证明责任[J];政府法制;2008年06期

3 陈志兴;论无罪推定与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J];学术探索;2005年05期

4 邢霞;;论证明责任的分配制度[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沈国娣;李涛;;浅谈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几点误区[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4期

6 龙中华;;民诉与刑诉证明责任之区别分析[J];消费导刊;2008年16期

7 张峰;郭宗才;;论证明标准对证明责任的影响与制约[J];中国检察官;2008年11期

8 赵寒春;;走向融合的民事证明责任理论——李浩民事证明责任理论述评[J];法制与社会;2010年26期

9 朱竟业;王一钢;;浅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J];内江科技;2007年05期

10 胡忠惠;;证明责任分配契约探讨[J];法学论坛;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昕;;法官为什么不相信证人?——证人在转型中国司法过程中的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最高人民法院 罗国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骆东平 三峡大学政法学院;“谁主张,,谁举证”:一个需要澄清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杜志宏;略论证明责任分配中的法官自由裁量[N];江苏经济报;2008年

4 周平;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谁来举证[N];江苏法制报;2007年

5 黄维智;我国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理论重构[N];检察日报;2006年

6 陶杨;刑讯逼供到底由谁来证明[N];法制日报;2007年

7 上海交通大学在职法律硕士 黄莺;试论“幽灵抗辩”中的刑事证明责任分配问题[N];建筑时报;2010年

8 卜亮;法官驾驭庭审应强化八种意识[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利明;举证责任倒置必须法定化[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法院 朱朝阳;证据视角下家庭暴力离婚案的审理[N];人民法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朝武;民事证明责任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胡东海;论法律行为的证明责任分配对私法自治原则的贯彻[D];湖南大学;2013年

3 赵俊甫;刑事推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雄飞;检察官证明责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仇晓敏;量刑公正之程序进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焦鹏;诉讼证明中的推定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程;证据提出责任[D];苏州大学;2010年

2 胡显发;论证明责任分配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赵宇;论环境民事侵权诉讼的证明责任分配[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连晔;论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以因果关系认定为中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魏俊超;论刑事诉讼证明责任[D];郑州大学;2005年

6 吴亮星;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胡平;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李予霞;民事证明责任倒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邓李平;价值分析视角下的证明责任分配[D];湘潭大学;2007年

10 侯仰光;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司法裁量[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2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612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3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