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法律权威与公正司法

发布时间:2018-03-27 04:58

  本文选题:法律体系 切入点:法律权威 出处:《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是30年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但法律权威并未充分彰显。现行法律体系更大程度上是文本意义上的,更多依赖国家强制力撑持而获得形式上的普遍服从。法律权威应当是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的统一。在规范和制度化特征方面,现行法律体系还有尚未形成内在一致的法律体系意义脉络、良性的吸纳和拒斥社会挑战的机制以及由中国社会多重二元性所导致的多重二元割裂等不足。法律权威树立依赖于法律制度化实施,但不能简单地将法律权威与公正司法等量齐观。若要仰赖法律权威推进司法公正,必须在澄清公正司法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之上,遵循若干法治标准和进行有效制度建构才能实现。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major achiev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in the past 30 years, but the authority of the law has not been fully demonstrated.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is to a greater extent in the sense of text. Legal authority should be the internal persuasion of the law and the unification of the external force. In terms of normative and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existing legal system has not yet formed an inherent and consistent context of meaning of the legal system. The mechanism of positive absorption and rejection of social challenges and the multiple duality caused by the duality of Chinese society are insuffici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legal authority depends on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law. If we want to rely on the authority of the law to promote the judicial justice, we must clarify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the just justice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justice. Only by following some standards of rule of law and constructing effective system can we realize it.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间规范司法运用方法研究”(09CFX050) 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潜规则与中国法治发展”(CDJSK100001)
【分类号】:D926;D920.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丽;论法的秩序价值[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南景毓,马召伟;法律漏洞及其补充——由手机短信侵权民事责任引发的深层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施雪华,邓集文;强化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重大意义[J];长江论坛;2005年04期

4 胡金龙;;村民自治司法裁判制度探微[J];长江论坛;2006年02期

5 郭庆珠;;从法官找法到法官“造法”逻辑推演的正当性基础及界限——从行政正当程序原则在一起案件中的适用谈起[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张云;产品责任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7 林建伟;;论公司法的正义价值[J];东南学术;2006年02期

8 杜承铭;论宪法的自由理念[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毕成;论法律责任的历史发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0 袁雪石;姓名权本质变革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翔;;浅谈国家科普能力的建设[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2 王翔;;浅谈国家科普能力的建设[A];科技社团发展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07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五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郑军男;不能未遂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5 刘飞;洗钱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李恒威;“生活世界”复杂性的动力模式[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杨立新;刑事诉讼平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关锋;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沈仲衡;价值衡量法律思维方法论[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刘水林;经济法基本范畴的整体主义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王月芬;走向对话的课堂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道功;外资银行金融监管法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伦刚;经济转型与中国经济法理论的逻辑起点[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5 李波;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6 张青波;裁判中抽象与具体之难题及其解决途径[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毛德兵;民法解释学的哲学反思[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刘岸;私法上的法律关系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吴军;中国社会保障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10 刘延东;法学院的风格[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雯;;试论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2 王琰;;论法律多元观的兴起[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3 王维;;浅谈法律不是万能的[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4 艾红梅;胡瑞琪;;略论道德与法律的互补整合[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5 王作全;;对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思考——以日本循环型社会建设法律体系为视角[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许章润;;法律的道德与不道德[J];中国法律;2010年02期

7 王欣;;法律权威与法律信仰[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8 唐秋晨;;法律体系评估刍议[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9 朱新林;;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形成与完善[J];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4期

10 李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国际借鉴[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克利;;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之路[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宋云红;;法律推理的过程分析[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正新;;董必武的法律权威思想及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4 沈国明;;未来十年,要增强法律的有效性[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5 费春;;论董必武的法律权威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6 刘琳玲;;从董必武法律实践看其法律权威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7 彭建钦;;董必武的法律权威思想与维护司法权威[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8 杨景宇;;我国的立法体制、法律体系和立法原则[A];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3年

9 万平;;协调性论证研究[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国华;;试论董必武的法律科学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马新岚;切实履行职能推动法律体系全面实施[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石国胜 李刚 马跃峰;我国的法律体系符合国情[N];人民日报;2009年

3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 李林;法律体系形成的五项标准[N];人民日报;2010年

4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游劝荣;法律体系的“中国特色”[N];人民日报;2010年

5 胡水君;法律体系在民主法治进程中的作用[N];学习时报;2010年

6 主持人 本报记者 殷泓 王逸吟;法律体系: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N];光明日报;2011年

7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 周锦尉;法律体系彰显政治文明进步[N];解放日报;2011年

8 新华社记者 邹声文 张宗堂 周婷玉;“打包”清理,直面法律体系的“硬伤”[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斯喜;认识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应避免的误区[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潘科峰 赵容;解读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N];人民公安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浩;法律体系的自治性[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杨清望;论法律权威[D];吉林大学;2008年

4 吴向军;宗教与法的关系论纲[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吕志兴;宋元丰以后法律体系的变化[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朱峰;拉兹权威命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李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曾莉;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视野中的法律与道德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黄捷;论程序化法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戴津伟;法律中的论题及论题学思维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姝;论大众传媒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8年

2 周亮;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宛吟竹;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反思与重构[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万蓉;完善我国信用卡法律体系的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5 李蓉;立法冲突及其解决路径[D];烟台大学;2007年

6 蒋昱;对日本法律体系的法史考察[D];黑龙江大学;2006年

7 卓姗姗;法律信任与法律权威[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卢晓峰;论中国法律权威的树立[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王小锋;拉兹的法律权威命题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周丽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0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670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4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