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庭前会议程序与检察监督
本文选题:庭前会议 切入点:司法公正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11期
【摘要】:刑事庭前会议程序的重点在于集中解决可能导致庭审中断、影响庭审顺利进行、制约庭审效率的突出问题,其对于保障控辩双方诉讼权利、促进庭审程序的优质高效、实现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科学设置刑事庭前会议程序的适用范围、参与主体以及适用程序的基础上,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其也应担负起监督庭前会议程序规范运行的职责。出席庭前会议程序的公诉人通过事后提出纠正意见等多种法律监督方式,对各诉讼参与方尤其是人民法院是否依据法定程序科学规范地适用刑事庭前会议程序进行必要的检察监督。
[Abstract]:The focus of the proceedings before the criminal court is to focus on solving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that may lead to the interruption of the trial, affect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trial, and restrict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ial, which can protect the litigation rights of both the prosecution and the defense, and promote the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trial procedure. The realization of judicial justi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 the basis of setting up the applicable scope of the meeting procedure before the criminal court scientifically, the participating subject and the applicable procedure, as the procuratorial organ of the national legal supervision organ, It should also assume the responsibility of supervising the standardized operation of the pre-court meeting procedures. The public prosecutor attending the pre-court meeting procedure shall provide corrective opinions afterwards and other legal supervision methods, The necessary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is carried out on whether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proceedings, especially the people's court, scientifically and normatively apply the pre-court meeting procedure according to the legal procedure.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程乃胜;;庞德的法律目的思想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姚正祥;论犯罪嫌疑人申诉和控告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章礼强;民俗与民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程乃胜;何谓法律的目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尚华;沉默权在我国能否确立的问题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奚玮;黄海龙;;论被害人参与疑罪不诉程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尚华;侦查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问题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丁德春;;中日辩护制度比较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张红梅;;试论死刑复核的法律监督[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杨胜;;论新型陪审团的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谢锐勤;李萌子;;需求与回应:转型社会背景下的最高人民法院——从1980-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胡道才;魏俊哲;;论我国审判公开制度的完善——从董必武“公开审判重心论”出发[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8 康怀宇;;让我看到法律——刑辩律师的真实处境及其他[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刘召华;陈元;;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比较研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10 张际枫;;比较视野下的全卷移送[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审判程序的修改对公诉工作的挑战[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现U,
本文编号:1680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680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