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证明力到证据能力——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困境与出路
本文选题:证据能力 + 证明力 ; 参考:《政法论坛》2015年05期
【摘要】:根据证据裁判原则,证据必须同时具备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证据能力是对证据的法律要求,解决的是证据的法律资格和容许性问题;证明力则是对证据的事实要求,解决的是证据与待证事实证明强度的有无及大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针对严重程序违法行为的一种程序性制裁,其排除基点应为证据能力而非证明力。由于我国证据立法及实践偏重证明力规则而忽视证据能力规则,非法证据排除基点严重错位,以证明力取代证据能力,并由此导致非法证据范围的不清晰,排除程序的不独立和滞后、非法证据证明的形式化等问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陷入实践困境。未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应摆脱证明力的羁绊,以证据能力为标准,明晰非法证据的范围,从主客观两方面构建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以对证据能力的规制为目标,构建独立、前置的排除程序;以证据能力为核心,推进非法证据证明的实质化。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vidence adjudication, evidence must possess both evidentiary capacity and evidentiary power, which is the legal requirement of evidence, and the legal qualification and permissibility of evidence, while the force of proof is the factual requirement of evidence.The solution is the existence and magnitude of the strength of the evidence and the facts to be proved.The exclusionary rule of illegal evidence is a kind of procedural sanction against serious procedural illegal acts, and its exclusion basis should be the ability of evidence rather than the power of proof.Because th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f evidence in our country emphasize on the rule of proof and ignore the rule of evidence ability, illegal evidence eliminates the serious dislocation of basic points and replaces the ability of evidence with proof, which leads to the illegibility of the scope of illegal evidence.The exclusion rules of illegal evidence fall into practical difficulties due to the non-independence and lag of the exclusion procedure and the formalization of illegal evidence proof.In the future, we should get rid of the fetters of proof ability, make clear the scope of illegal evidence, construct the identification standard of illegal evidence from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aspects, and take the regulation of evidence ability as the goal.To construct an independent and leading exclusion procedure and to promote the materialization of illegal evidence proof with evidence ability as the core.
【作者单位】: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央其他部门社科研究项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性规则研究》课题(批准号:12SFB202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训虎;;美国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2 闵春雷;贾志强;;庭前会议制度适用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13年06期
3 李训虎;;证明力规则检讨[J];法学研究;2010年02期
4 陈瑞华;;以限制证据证明力为核心的新法定证据主义[J];法学研究;2012年06期
5 闵春雷;;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问题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6 万毅;林喜芬;何永军;;刑事证据法的制度转型与研究转向——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线索的分析[J];现代法学;2008年04期
7 聂昭伟;;证明力与证据能力规则演变规律探究——我国证据规则立法方向的理性选择[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王超;;刑事证据排除的两种模式[J];现代法学;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信会;;英美证据评价制度的定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陆而启;;智识互转:印证规范解析[J];证据科学;2011年04期
3 杨东亮;;侦查实验笔录简论[J];证据科学;2011年05期
4 张中;石美森;;论科学证据的证明力[J];证据科学;2012年01期
5 张保生;常林;;2010年中国证据法治前进的步伐[J];证据科学;2012年02期
6 王绍红;杨克武;;论庭前证供的证据能力[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7 中卫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杨少华;张克勤;;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的梳理——之(一)是什么? 为什么?[J];西部法学评论;2009年06期
8 李良;;民事诉讼中补强证据规则的运用[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年02期
9 贾芳菲;;证据裁判规则与自由心证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3年16期
10 谢澍;;认真对待证据裁判——以张辉、张高平案为样本的分析[J];东方法学;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立鹏;;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2 荣学磊;李丽丽;;印证证明模式下“排除合理怀疑”的功能定位及展开[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3 张燕龙;方玉;;非法证据排除救济程序的适用对象研究——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03条为基础[A];全国法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司法体制改革与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王舸;证据与事实推理要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陈士渠;刑事错案的证据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陈峰;法治理念下的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曹理;证券内幕交易构成要件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谢登科;认罪案件诉讼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徐伟;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理论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蒋鹏飞;欺诈性侦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吴宪国;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周颖;口供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齐英;论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晶;论非法证据的证明[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华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动态考量[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迎龙;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雷富阳;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与适用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吉家佳;电子证据认证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兴建;论刑事证据的证明力[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绍红;论庭前证供[D];湘潭大学;2009年
9 张琪;刑事鉴定结论认证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10 张玲;论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新;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比较法研究;1993年02期
2 吴洪淇;;边沁、威格摩尔与英美证据法的知识传统——以证据与证明的一般理论进路为核心的一个叙述[J];比较法研究;2009年05期
3 高咏;;程序性辩护的困境——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为切入点[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4 杨波;;被追诉人阅卷权探究——以阅卷权权属为基点的展开[J];当代法学;2012年01期
5 李培锋;为现代视角置入缺席的语境[J];读书;2002年01期
6 江必新;论合议庭职能的强化[J];法律适用;2000年01期
7 吴丹红;;证据法学的启蒙——吉尔伯特的证据法思想[J];证据科学;2007年Z1期
8 T.P.加兰尼斯;吴洪淇;;现代证据法的兴起[J];证据科学;2008年01期
9 DavidH.Schum;王进喜;;关于证据科学的思考[J];证据科学;2009年01期
10 姜小川;;中国古代刑讯制度及其评析[J];证据科学;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南英;[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军;论非法证据排除理念的中国化[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2 王建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与完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蒲艳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理误区及重构[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6期
4 张爱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刍议[J];山东审判;2004年03期
5 柴艳茹;;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思考(上)[J];公安教育;2006年09期
6 宁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理分析[J];法律适用;2006年06期
7 舒真;;论非法证据排除[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8 罗先云;;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与相关制度的理性抉择[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周福民;;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法学;2007年01期
10 王志坚;杨亚民;;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模式选择[J];法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伟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困境与出路——以《“两高三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田健伟;葛海涛;;监所检察视野下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3 尹畅;;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给检察工作带来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4 吴仁义;张凤京;;“非法证据排除”的若干思考[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5 邱晶;陈月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破解建议[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6 温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意义与责任——一种人权视角[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7 维英;;论检察机关如何贯彻落实非法证据排除制度[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8 陈雷;;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自侦工作的影响[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9 刘慧;李斌;;公诉工作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10 迟东军;张瑞祯;;非法证据排除的实务研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育 通讯员 王成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试点项目”在盐城启动[N];江苏法制报;2009年
2 李晓雯 江阴市检察院提供;如何在司法实践中 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N];江苏法制报;2009年
3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杨宇冠;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应澄清两个问题[N];检察日报;2010年
4 记者 唐亚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取得重要进展[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胡亮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难点和对策[N];江苏经济报;2011年
6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博士后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余茂玉;寻找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平衡点[N];人民法院报;2012年
7 曹杰 丁国栋 李娜;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弊端[N];江苏法制报;2012年
8 田方;“非法证据排除”有待探索和完善[N];人民公安报;2012年
9 ;直击北京“非法证据排除”第一案[N];人民代表报;2012年
10 记者 刘晓燕 通讯员 杨清惠;实体审理前先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N];人民法院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谢佳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杜学毅;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小平;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武佳佳;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佑琪;中国语境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戴丽;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白瑞麟;非法证据排除例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谷敏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霍太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肖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赵犁;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55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75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