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专家证据司法控制的路径选择——以香港民事专家证据制度的改革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4-17 00:27

  本文选题:专家证据 + 案件管理 ; 参考:《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我国香港地区的民事专家证据制度长期面临着专家证据被滥用、专家证人缺乏独立性等问题。2009年4月2日,民事司法制度改革正式生效施行。新规则收紧了对专家证据的司法控制,通过赋予法庭案件管理权以阻止不必要的专家证据进入诉讼程序,明确专家对于法庭的优先职责,设立单一共聘专家证据制度等措施回应了上述问题。尽管这些改革措施与英国专家证据制度相比具有很大的类同性,但在微观制度的具体构建上仍然体现出香港司法界独立、审慎地对待既有经验之态度。从比较考察的角度审视,香港专家证人制度与我国内地鉴定人制度在改革思路上呈现出了共同的取向。
[Abstract]:The civil expert evidence system in Hong Kong has been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abuse of expert evidence and lack of independence of expert witnesses for a long time. On April 2, 2009, the reform of civil judicial system came into effect.The new rules tighten judicial control over expert evidence by giving the court case management power to prevent unnecessary expert evidence from entering the proceedings and clarifying the priority of the expert to the court.The establishment of a single total of experts evidence system and other measures 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question.Although these reform measures are of great similarity to the British expert evidence system,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of the micro system still reflects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ry in Hong Kong and the prud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existing experie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the expert witness system in Hong Kong and the expert witness system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show a common orientation in the reform idea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台港澳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11BFX133)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齐树洁;洪秀娟;;英国专家证人制度改革的启示与借鉴[J];中国司法;2006年05期

2 郭华;;鉴定人与专家证人制度的冲突及其解决——评最高院有关专家证人的相关答复[J];法学;2010年05期

3 尹伟民;;证据能力规则之理性分析与现实选择——以民事诉讼为视角[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齐树洁;;香港地区民事司法改革及其启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樊崇义,陈永生;我国刑事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华;;经济犯罪案件中证据的收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张云玲;;论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成协中;;中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模式与规则重构[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6 何家弘;;论司法证明的基本范畴[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7 谢冬慧;;实现公正:法律及其职业的崇高追求——解读丹宁勋爵的司法公正思想[J];比较法研究;2010年03期

8 李训虎;;美国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9 陈邦达;;论刑事诉讼中亟需关注的司法鉴定问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陈志兴;黄友锋;;简析意大利国家的“技术顾问”制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维智;;合意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及其限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胡志坚;;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问题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于宁杰;;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若干问题研究[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冉杰;德性法律论证理论及其应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苏敏华;“罗马规约”程序与证据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夏丹;中国民事审判话语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毛玲;论英国民事诉讼的演进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湘茂;试论我国民事诉讼二审审理范围[D];湘潭大学;2010年

6 朱晓云;论我国民事证据失权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7 徐妙;刑事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志钢;论我国行政诉讼专家证人制度的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9 仇恒秀;我国检察机关司法鉴定之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裴旭文;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惊鸿;孙文红;;论我国制裁海盗犯罪的立法完善[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陈恩泽;肖启明;;当前法官纠纷化解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法学评论;2009年02期

3 何家弘;刑事证据的采纳标准和采信标准[J];人民检察;200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辜恩臻;;澳大利亚ADR的发展与启示(上)[J];仲裁研究;2007年02期

2 陈桂明;吴如巧;;美国民事诉讼中的案件管理制度对中国的启示——兼论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案件管理经验[J];政治与法律;2009年07期

3 张东;翟延平;;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模式选择[J];人民检察;2006年08期

4 葛文;;以案件管理为中心的审判职权配置 以基层法院审判管理为背景的考察[J];法律适用;2009年11期

5 周园;;检察机关实行案件管理的现实意义和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0年26期

6 林雪标;;新形势下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0年06期

7 李承;伍金平;;检察官职业道德视野下的角色定位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8 罗锦达;反贪案件管理体系建构初探[J];检察实践;2004年04期

9 周平;;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定位[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劳伟刚;张磊;;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机制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宗良;;诉讼调解在审判权运行中的角色定位——兼“以案论理”析三对核心关系的处理[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崔金星;;民事司法改革进程中环境纠纷行政处理问题探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傅达清;李娟;;一个律师眼中的仲裁[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纪伟;;正名·定分·成事——法官角色定位之于审判权独立行使[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妍;;军人陪审员制度的实践现状和价值分析——多维视角检视军人陪审员的角色定位[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杰;;法官机械司法的博弈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严亮奇;;律师在参政议政中的角色和定位[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王超莹;蔡俊敏;;公职律师制度广州模式推行过程中若干障碍及完善[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吴天昊;;论“司法和谐”的实现路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10 谢锐勤;李萌子;;需求与回应:转型社会背景下的最高人民法院——从1980-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凤珍 通讯员 张伟;手指轻点,案情一目了然[N];检察日报;2011年

2 杨旭;淄博加强案件管理[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记者 邱君红;检察联络员架起检民连心桥[N];湛江日报;2009年

4 本报通讯员 党小学 宋文 本报记者 台建林;全方位监督卡死违法办案隐患[N];法制日报;2010年

5 张月兰 罗颢彦;会理:创新管理机制 推进阳光检务[N];凉山日报(汉);2010年

6 石京学;构建科学的案件管理机制[N];检察日报;2004年

7 贾慧鹏;郊区检察院荣获全国先进称号[N];长治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石义胜 通讯员 孟广军;精英团队勇挑重担创出一流业绩[N];深圳特区报;2009年

9 宋小萍;坚持五项制度 搞好案件管理[N];新乡日报;2005年

10 陈长回 杨连禄;打造永不下班的“电子眼”[N];福建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景汉朝;民事司法改革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潘度文;我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角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方道茂;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辛国清;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张珉;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法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小四;法学家的角色定位与司法[D];苏州大学;2006年

2 姜博鸿;论中国法官的角色定位[D];厦门大学;2008年

3 张晓波;法官在诉讼调解中的角色定位[D];苏州大学;2007年

4 何易;民事司法改革中非正式开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赵晓亮;我国民事审判程序中的案件管理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章冠宇;专家证据的采信标准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任宏;案件管理运动中的法官[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奉晓政;论高科技时代的专家证据“可采性”制度[D];湘潭大学;2004年

9 张胜;我国民事案件管理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耿平;现代司法理念与民事司法改革[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61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761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9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