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积极否认义务

发布时间:2018-04-20 16:48

  本文选题:民事诉讼 + 积极否认义务 ; 参考:《证据科学》2015年04期


【摘要】:在民事诉讼中,对于一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对方当事人可以采取否认、不知、自认、沉默等一种或数种态度。否认有消极否认与积极否认之分。与消极否认相比,积极否认能促进当事人之间争点的形成,对于案件审理的集中化以及促进当事人之间和解大有裨益。我国应当采用单独制订条文的方式直接确立当事人积极否认义务。同时,我国应当强化当事人本人出庭制度,在借鉴德国学说的基础上以一般义务说作为积极否认义务的适用范围,并将当事人违背积极否认义务的否认行为视为无效,从而发生拟制自认的法律效果。
[Abstract]:In civil action, the other party may take one or more attitudes of denial, ignorance, self-admission, silence and so on for the facts claimed by one party. Denial is divided into negative denial and positive denial. Compared with negative denial, positive denial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disputes between the parties,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centralization of cases and th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the parties. Our country should adopt the way that the individual formulates the article directly to establish the litigant to deny the obligation a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our country should strengthen the system of party's appearance in court, take the general obligation theory as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denial obligation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German theory, and regard the denial of the party's breach of the positive denial obligation as invalid. Thus the legal effect of fictitious admission occurs.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青年教师培育项目
【分类号】:D9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显鹏;;论民事诉讼上的权利自认[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占善刚;;主张的具体化研究[J];法学研究;2010年02期

3 包冰锋;;大陆法系的当事人询问制度及其启示[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喻怀峰;;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亲自出庭制度[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5 陈刚;;论我国民事诉讼抗辩制度的体系化建设[J];中国法学;2014年05期

6 占善刚;;附理由的否认及其义务化研究[J];中国法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黄健;;民事执行裁决权配置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胡小红;;经济法学视野中的行政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程晓燕,华枫;论辩诉交易与我国刑事诉讼[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孙晶;;证明妨碍及其规制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王梦飞;;阐明权概念与范围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奚玮,张韬;试论民事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奚玮;黄海龙;;论被害人参与疑罪不诉程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赵新杰;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改革与完善的法律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雪中;糜方强;楼丽;赵宝琦;;试论检察机关捕诉机制改革[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叶国平;;罗尔斯程序正义思想研究——以《正义论》为中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宁静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调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杨衍宇;刘曦;;司法权与公平正义法制环境之营造[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6 杨衍宇;刘曦;;司法权与公平正义法制环境之营造[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饶世权;;科学布局产业保护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法律规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沈绿野;冯韵东;;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体系的建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邱晓虎;李砚;;论民事诉讼中不当释明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郭建勇;;司法理性与司法国情:审判权功能之实证探究——以民事司法政策变迁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硕;论我国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贝奇;证明妨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琪;虚假诉讼的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倩;论新形势下的审判公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浩;;目的论视域中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象解读[J];法商研究;2011年02期

2 杨立新,刘宗胜;论抗辩与抗辩权[J];河北法学;2004年10期

3 包冰锋;;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陈刚;;法系意识在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J];法学研究;2012年05期

5 王振华;;美国对华反垄断诉讼案之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白斌;;论法教义学:源流、特征及其功能[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3期

7 李浩;当事人陈述:比较、借鉴与重构[J];现代法学;2005年03期

8 包冰锋;;多元化适用:证明妨碍法律效果的选择路径[J];现代法学;2011年05期

9 柳经纬;尹腊梅;;民法上的抗辩与抗辩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陈刚;抗辩与否认在证明责任法学领域中的意义[J];政法论坛;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蝶;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知陈述[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78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778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f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