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现实困境与展望——以量刑对象理论为视角
本文选题:相对独立量刑程序 + 量刑对象理论 ; 参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摘要】:在刑法以犯罪和刑事责任为基石范畴的现代化下,量刑的概念也随之现代化。刑法现代化下的量刑应是指刑事责任的裁量,其蕴含着"量刑对象是犯罪人"这一量刑基本理念。量刑理论对量刑程序改革无疑具有指导意义,量刑程序之设计应当致力于量刑基本理念的实现。从量刑对象理论视角来看,它要求量刑程序应独立于定罪程序,刑事审判应先解决定罪问题、后解决量刑问题。然而,《量刑程序意见》所确立的相对独立量刑程序并不完全符合如此量刑基本理念的要求,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当前的量刑程序改革陷入困境。鉴于此,在被告人不认罪或者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案件中建立独立量刑程序模式,应是我国量刑程序改革所要努力的方向。
[Abstract]:With the modernization of criminal law with crime and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s its cornerstone, the concept of sentencing has been modernized. Under the modernization of criminal law, sentencing should refer to the discretion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which contains the basic concept of sentencing as "the object of sentencing is the offender". Sentencing theory is undoubtedly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reform of sentencing procedure, and the design of sentencing procedure should be devo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sentenc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ntencing object theory, it requires that the sentencing procedure should be independent of the conviction procedure, and the criminal trial should first solve the conviction problem and then solve the sentencing problem. However, th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entencing procedure established by the opinion of sentencing procedure does not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such a basic concept of sentencing. To a large extent, this model has led to the dilemma of the current reform of sentencing procedure. In view of th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dependent sentencing procedure model in cases in which the defendant pleads not guilty or the defender pleads innocence should be the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of sentencing procedure in China.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华;;量刑程序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法学;2010年01期
2 陈卫东;;论隔离式量刑程序改革——基于芜湖模式的分析[J];法学家;2010年02期
3 李玉萍;;中国法院的量刑程序改革[J];法学家;2010年02期
4 陈瑞华;;定罪与量刑的程序分离——中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另一种思路[J];法学;2008年06期
5 陈卫东;;量刑程序改革的一个瓶颈问题[J];法制资讯;2009年05期
6 王明明;;量刑程序模式的中国选择[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陈瑞华;;量刑程序改革的模式选择[J];法学研究;2010年01期
8 左卫民;;中国量刑程序改革:误区与正道[J];法学研究;2010年04期
9 李玉萍;;构建我国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的思考[J];人民司法;2009年03期
10 陈瑞华;;论量刑程序的独立性——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序理论[J];中国法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玲;李家宏;;论刑事诉讼中诉判同一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郑好;;比较法视野下的监听立法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林喜芬;;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宏观位阶——兼评中国证据规则的宪法化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刘国庆;;关于刑诉中法官调查权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彭凤莲;略论传染病防治失职罪[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张元;;金融诈骗罪之目的要件及罪过形式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周舟;;新视角下的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尤金亮;;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疑难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9 易志鹏;;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孙泳;;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价值及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荣辉;;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万毅;;检察官角色与检察权配置[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单民;上官春光;;和谐语境下的职务犯罪侦查公开问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亚凝;陆简;;前科制度的量刑化和区别化设计-----以法经济学的视角[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赵靖;;论我国检察机关选择起诉权的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张怀伟;;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涵与贯彻[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7 华颖霖;;公开盗窃之边界[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8 宋云苍;;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分设——无罪辩护案件律师量刑辩护尴尬处境的唯一出路[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孟红;;民法意义上的所有权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之关系浅析——以盗窃行为为例[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守芬;李瑞生;;生命刑政策与和谐社会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向东;基准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任天霖;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韩玉;论破坏军婚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海娇;我国刑事诉讼见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宋超;自诉转公诉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阮露玫;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华;;量刑程序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法学;2010年01期
2 陈瑞华;;定罪与量刑的程序关系模式[J];法律适用;2008年04期
3 李玉萍;;我国相对独立量刑程序的设计与构建[J];法律适用;2008年04期
4 冀祥德;构建中国的量刑建议权制度[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5 王顺安,徐明明;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及其操作[J];法学杂志;2003年06期
6 陈瑞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法学家;2009年05期
7 陈卫东;;论隔离式量刑程序改革——基于芜湖模式的分析[J];法学家;2010年02期
8 陈瑞华;;论量刑信息的调查[J];法学家;2010年02期
9 李玉萍;;中国法院的量刑程序改革[J];法学家;2010年02期
10 熊秋红;;中国量刑改革:理论、规范与经验[J];法学家;201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灵川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秦奕明;[N];法治快报;2008年
2 陈卫东;[N];法制日报;2008年
3 吉林省检察院检察长 张金锁;[N];检察日报;2008年
4 记者 陈永辉;[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记者 陈永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国香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袁涛;;构建我国相对独立量刑程序[J];法制资讯;2008年06期
2 林劲松;;论我国独立量刑程序的建构[J];南都学坛;2008年05期
3 陈运江;;构建我国的正当量刑程序[J];人民检察;2009年04期
4 黄书建;干红光;;独立量刑程序的价值分析[J];中国司法;2009年09期
5 章晓民;黄书建;;独立量刑程序的价值分析[J];河北法学;2009年11期
6 宋燕敏;;论我国量刑程序的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03期
7 赵梦玲;;我国量刑程序的缺失及完善途径[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8 李玉萍;;中国法院的量刑程序改革[J];法学家;2010年02期
9 汪建成;;量刑程序改革中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J];中国检察官;2010年09期
10 张建伟;;量刑程序改革之观察[J];刑事司法论坛;2010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余贵忠;李长城;;论量刑程序的公正[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立毅;;论我国独立量刑程序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0年度)[C];2010年
3 王永杰;;量刑程序规范化视野下立功制度:困境与反思[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4 刘昌强;崔志鑫;;量刑辩论程序:价值、原则与展开[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审判程序的修改对公诉工作的挑战[C];2012年
5 黄玉华;陈贞;;对量刑辩护的思考[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马秀娟;;论我国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0年度)[C];2010年
7 丁耀芬;肖建国;;程序正义图景下的量刑重构——关于量刑控辩及量刑说理制度改革的设想[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8 余米尔;赵亚飞;杨桂胜;;论量刑辩论程序的构建与完善——以罗湖区人民法院量刑辩论程序改革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国香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量刑程序改革的文化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本报特约评论员 傅达林;量刑程序改革如何向深层挺进[N];检察日报;2009年
3 陈卫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量刑程序改革的“芜湖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新友;量刑程序改革驶入深水区[N];检察日报;2009年
5 刘长;中国量刑程序改革的“日照样本”[N];中国商报;2009年
6 王斌;量刑程序构建探索[N];江苏法制报;2010年
7 湖北省襄樊市人民检察院 夏秀斌 吕昊;犯罪构成决定定罪与量刑程序不应截然分开[N];检察日报;2009年
8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彭海青;推进量刑程序控制 确保公平正义[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林劲标 黎建辉;广东法院试行将量刑程序纳入庭审[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樊崇义;《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凸现了程序的价值[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U,
本文编号:1808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80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