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案件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职务犯罪 +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 参考:《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有别于普通监视居住的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该措施在学界、司法界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境。本文从四个部分,着重以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为视角,就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法律适用以及相关立法、司法解释的完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进行概述,通过历史比较分析的方法归纳其制度变迁,客观分析立法现状,深入分析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立法定位和法律属性。第二部分以W省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情况为基础样本,实证分析考察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的特点和效果。第三部分全面总结了检察机关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分析了相关立法层面存在的缺陷。第四部分从适用条件、适用程序、执行程序以及监督程序提出了立法或司法解释的建议。
[Abstract]:The new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has established a measure of designated residence surveillanc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residential surveillance. This measure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and concern in academic circles, judicial circles and various sectors of society. Procuratorial organs also encounter som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judicial practice.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vestigation practice of duty crime,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residence monitoring law,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and the perfection of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from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overview of the designated residence monitoring residence system, through the histor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ts institutional changes, objectiv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legislatio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esignated residence monitoring residence system legislative positioning and legal attributes. In the second part, based on the cases of duty crime handled by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of W province, the autho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the measures of monitoring residence in designated residences. The third part summari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application of the designated residence monitoring measure,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defects of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The fourth part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f legislative or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from application conditions, applicable procedures, execution procedures and supervision procedures.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炜;;能否以“指定居所”变相羁押被监视居住的人[J];成才;2001年11期
2 陈建新;对监视居住措施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人大研究;2003年01期
3 钱雪棠;关于监视居住的几个问题[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钱雪棠;论监视居住的适用及完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钱雪棠;;论监视居住的适用及完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5期
6 马聪;;我国监视居住制度的探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7 马静华;冯露;;监视居住:一个实证角度的分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6期
8 吕昌燕;;关于监视居住场所问题的立法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9 杨正万;;监视居住制度功能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杨正万;;监视居住制度的困境与出路——基于保留立场的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何延鹏;;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理解、适用与完善[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2 李阳;;监视居住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及完善[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京生;张云霄;;进一步完善监视居住措施适用的理性思考——以在反贪侦查实践中的具体适用为视角[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4 尹吉;;“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律适用研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5 高松林;刘宇;;职务犯罪侦查适用监视居住有关问题研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6 李静;;浅析监视居住强制措施中的“指定居所”问题[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7 王永昌;石勇;;新刑事诉讼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反渎职侵权部门决定监视居住强制措施为视角[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富强 冒朋举;应规范异地监视居住的适用[N];检察日报;2007年
2 王富强 冒朋举;异地监视居住有弊端[N];江苏法制报;2007年
3 如皋市检察院 高虹;异地监视居住的适用应予规范[N];江苏法制报;2008年
4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邓林;适用监视居住应注意的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8年
5 陈光锋 李彦珊;浅议监视居住的方式[N];江苏法制报;2012年
6 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 陈亮;浅谈指定监视居住的得与失[N];贵州民族报;2012年
7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人民检察院 王文钊;对监视居住应把握好适用条件[N];检察日报;2013年
8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 郑广宇;职务犯罪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三个要点[N];检察日报;2013年
9 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人民检察院 黎传荣 熊江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执行监督三个问题不可回避[N];检察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奚冬琪;“监视居住”不能变相滥用[N];人民政协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琼;论我国的监视居住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杜红翠;监视居住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窦克平;监视居住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4 赵怡洲;我国监视居住制度完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超祥;监视居住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谭曙平;监视居住废止论[D];湘潭大学;2013年
7 谢菲;我国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8 丁莉;我国监视居住制度之理性思考[D];湘潭大学;2013年
9 周思宇;论我国监视居住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14年
10 王晓翔;清镇市监视居住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77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87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