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技术侦查:模糊授权抑或严格规制——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3条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5-15 19:35

  本文选题:技术侦查 + 刑事诉讼 ; 参考:《清华法学》2013年06期


【摘要】:技术侦查写入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可谓技术侦查法治化的新开端。但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3条为典型代表,司法解释仍然采用了模糊授权的做法,对于技术侦查适用范围和对象,何为"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什么是执行中的"有关机关"等问题需要深入思考。技术侦查的特殊性决定了相对模糊的规定具有现实合理性,但严格规制又是技术侦查法治化的必然要求。在两者权衡之下,结合国际上技术侦查的走向与我国的司法现状,应进一步明确并限缩技术侦查的适用对象,授权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执行权,改革技术侦查的审批程序,完善技术侦查的法律监督。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into China's new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nd relate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can be described as a new beginning of the legalization of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However, taking Article 263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rules of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still adopts the method of fuzzy authorization, which is applicable to the scope and object of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What is "after strict approval procedures", what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agencies" and other issues need to be deeply considered. The particularity of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determines that the relatively fuzzy regulation has realistic rationality, but strict regul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legalization of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the current judici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we should further clarify and restrict the applicable object of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uthorize the procuratorial organ to execute the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reform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rocedure of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Improve the legal supervision of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法学院;
【基金】: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中国法学会课题[CLS(2013)C83]的资助成果
【分类号】:D925.2;D9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光中;于增尊;;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若干问题的思考[J];法学;2012年11期

2 胡铭;;法律现实主义与转型社会刑事司法[J];法学研究;2011年02期

3 张建伟;;特殊侦查权力的授予与限制——新《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得失分析[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建明;职务犯罪侦查措施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玲;李家宏;;论刑事诉讼中诉判同一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郑好;;比较法视野下的监听立法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林喜芬;;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宏观位阶——兼评中国证据规则的宪法化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刘国庆;;关于刑诉中法官调查权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刘少军;李延奎;;论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差异与融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6 万毅;;侦查讯问程序的批判性重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孙泳;;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价值及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奚玮;杨锦炎;;论监听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运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单林波;;试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再完善[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10 刘晴辉;;对人民陪审制运行过程的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上官春光;;检察权监督制约机制比较研究——以美、英、法、德、日为范例的比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孔璋;;一体与独立之争论及检察一体制论证[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万毅;;检察官角色与检察权配置[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单民;上官春光;;和谐语境下的职务犯罪侦查公开问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李辉;;人民陪审员应走向“平民化”——基于对陪审制度的价值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靖;;论我国检察机关选择起诉权的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王顺安;甄宏;;社区矫正与恢复性司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朱沅沅;谢雨;;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陈焰;林宁烨;;自侦案件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难题与出路[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10 李迎春;王森;;构建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机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吴锋;刑事立案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吕洪民;中国陪审制度的困境与重生[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烁;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其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海娇;我国刑事诉讼见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宋超;自诉转公诉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阮露玫;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刘华蕾;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尼双纳;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财产权的保护[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华英;论刑事和解中的调解人[D];湘潭大学;2009年

10 徐剑;检察机关自侦权监督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勃朗特·舒乃曼;吕艳滨;;警察机关在现代刑事程序中的地位[J];研究生法学;2000年02期

2 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3 苏彩霞;;《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国际刑法的新发展——兼论《公约》对我国刑事法的影响[J];法学评论;2006年01期

4 张泽涛;“线人”的运用及其规范——以美国法为参照[J];法学;2005年03期

5 蒋安杰;;法官跨三省调解马涛案起死回生——依法不核准死刑典型案例(之一)[J];法制资讯;2009年08期

6 蒋安杰;徐伟;;死刑复核如女人绣花般精细——依法不核准死刑典型案例(之二)[J];法制资讯;2009年08期

7 杜萌;;死刑复核考验法官群众工作能力——依法不核准死刑典型案例(之三)[J];法制资讯;2009年08期

8 蒋安杰;徐伟;;冯福生死伴着死刑复核环节跌宕——依法不核准死刑典型案例(之四)[J];法制资讯;2009年08期

9 冯卫国;卧底侦查及其法律规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刘光明;我国古代秘密侦查技术源流探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新龙;张琦;;刑事诉讼启动程序探讨——兼论侦查程序改革[J];理论界;2006年09期

2 陈智康;;职务犯罪技术侦查立法刍议[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1期

3 何文妍;;论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法治原则[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郑海;;技术侦查的法律规制[J];河北法学;2007年07期

5 闫利国;徐光华;;技术侦查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以监听为视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郭永亮;;试论检察机关技术侦察权的赋予[J];人民论坛;2010年26期

7 何健;;职务犯罪案件侦查技术手段运用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年09期

8 王晓;;浅谈职务犯罪侦查的困境与对策[J];湘潮(下半月);2011年04期

9 韩君;;关于秘密侦查性质的几点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郑丹宇;陆露;;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运用技术侦查的正当性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向和;;规范 完善民事诉讼举证期限制度——《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有关举证期限的解读[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陈霞;;论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问题与完善——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刘晰;;论《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之意义[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玄玉宝;;论能动司法在个案裁判中的实现——从一则公报案例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朱仕芬;;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再思考[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朱仕芬;;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再思考[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7 洪浩;刘加良;;论民事简易程序的再改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王忠道;周茂军;;浅议刑事被害人民事权利的完善[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许俊强;;民事诉讼域外证据证明制度之检讨——以《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为中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10 宋炉安;;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发现[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来;最高法将进一步规范司法解释制定工作[N];法制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王霞;最高人民法院首次统一制定司法解释立项计划[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3 张瑞强 游小兰;为司法解释活动“把脉”[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佐琳;两部司法解释突出改革精神[N];人民法院报;2008年

5 肖玮 见习记者 张学锋 记者杜萌;起诉书等可引用最高检司法解释[N];法制日报;2006年

6 马远琼 刘韬 叶晓刚;“我的观点和司法解释不谋而合”[N];检察日报;2006年

7 记者 刘星邋通讯员 王先富;“台州经验”催生最高法院司法解释[N];台州日报;2008年

8 ;对有关司法解释的理解[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记者 肖玮;起诉书抗诉书可以引用司法解释规定[N];检察日报;2006年

10 劳力;高检的司法解释缘何引发争议[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权;刑事证据制度的伦理审视[D];中南大学;2012年

2 谢协昌;犯罪被害人保护体系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吴光升;刑事诉讼程序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严景阳;司法正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友连;最高人民法院公共政策创制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红;基本权利与私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赵俊甫;刑事推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肖晗;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刘召;刑事裁判的可接受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赵永红;刑事程序性裁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丹;法制、人权、宪政[D];苏州大学;2006年

2 彭莹;论我国司法解释制度存在问题及其完善[D];安徽大学;2007年

3 刘俊宽;论刑法适用中的法官解释[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蒋文娟;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困境及其出路[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湘军;刑事判例在中国的适用前景[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孙卫国;论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D];郑州大学;2007年

7 姚姝;最高人民法院公报行政案例法律效力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董卫;WTO体制下我国司法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9 柳静;论民事简易程序的发展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何燕飞;案例指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93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893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d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