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关于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5-27 21:02

  本文选题:多元化 + 纠纷解决机制 ; 参考:《理论探讨》2017年05期


【摘要】:自全面深化改革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影响,致使纠纷的表现形式和化解机制均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以往以诉讼为主导的纠纷解决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主体的发展需要,更不能满足公众基本权利救济的需求。由此决定了诉讼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诉讼模式也处在转型阶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法律实践中,都呈现出相应的规范体系和行为模式,已从以往以对抗性为主转变为强调司法救济与社会救济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相互补充配合。因而纠纷冲突的化解面临严峻的挑战和新的需求,迫切需要探索诉讼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相结合的公正高效模式。
[Abstract]:Since the overall deepening of refor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original social relations and social structure, resulting in the manifestation and resolution mechanism of disputes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fication and complexity. In the past, the litigation-oriented dispute resolution model has obviously not been abl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pluralistic subjects, let alone meet the basic rights of the public relief needs. As a result, the concept of litigation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and the mode of litigation is also in the transition stage. Both in theory and in legal practice, there is a corresponding normative system and behavior pattern. It has changed from adversarial to diversified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which emphasizes judicial relief and social relief. Therefore, the resolution of disputes and conflicts is faced with severe challenges and new demands.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a fair and efficient model of the combination of litigation and non-litigation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s.
【作者单位】: 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校法学教研部;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党校信息网络管理部;
【基金】: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疆长治久安目标下的法律文化建设研究”(13XFX0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应钦;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律师角色[J];中国司法;2005年10期

2 肖晖;论司法改革与非正式纠纷解决机制的协调[J];社会科学家;2005年02期

3 范愉;;纠纷解决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司法;2008年00期

4 王亚明;;中西方纠纷解决机理探析[J];唯实;2008年02期

5 易军;;熟人社会中的关系与非正式纠纷解决[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05期

6 王亚明;;传统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特点[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7 赵旭东;;纠纷解决含义的深层分析[J];河北法学;2009年06期

8 范忠信;;纠纷解决与和谐社会[J];法治论坛;2009年04期

9 朱思可;;完善行政性纠纷解决机制提高政府纠纷解决效能[J];世纪桥;2010年17期

10 李栗燕;鲍玮;;和谐社会视野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卫军;;现状与走向: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透析——兼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2 岳运生;;发挥律师在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传毅;;诉讼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4 邱岳;;情理:串联盐业纠纷解决规范依据的红线[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六辑)[C];2013年

5 马聪;;浅析我国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历史[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6 方然;;小额经济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以Cox比例风险模型为依据[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7 张锐智;;论我国传统法文化在健全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吴卫军;;现状与走向: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透析——兼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陈慰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与诉讼互动的经济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曹春风;;律师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路径[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龙飞;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进展顺利[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王生长 为本报评论委员会委员;大力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法制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晓鹏;我国正推动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4 刘晓鹏;我国拟立法完善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胡江根);常州建立健全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袁婷 整理;宋鱼水:为百姓构建多种纠纷解决机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7 王继学;纠纷解决机制应当多元化[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9年

8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杨衡宇;建设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探索[N];湖南日报;2012年

9 陈爱莲;民工工资纠纷解决机制的健全和完善[N];江苏经济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刘吟秋 本报通讯员 林劲标 黄彩华;诉讼与非诉讼衔接:纠纷解决可以有更多选择[N];人民法院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唐峰;纠纷和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辛国清;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琛;论根据合意的纠纷解决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张银华;农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乡镇政府参与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李海博;小额贷款纠纷解决机制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4 李翠侠;多元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运行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5 杨吉;论调解中的强制性因素[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6 董一怡;政府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周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7年

8 代晨;农村基层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9 赵玮玮;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的纠纷解决与基层政府[D];北京大学;2005年

10 赵丽琴;社会转型期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3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1943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c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